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丹平

作品数:56 被引量:58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污染
  • 9篇底泥
  • 8篇废水
  • 7篇生物修复
  • 7篇微生物
  • 6篇水体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微生物多样性
  • 6篇降解
  • 6篇反应器
  • 5篇污泥
  • 5篇污水
  • 5篇吸附剂
  • 5篇河道
  • 5篇
  • 4篇底泥污染
  • 4篇活性剂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3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4篇暨南大学
  • 14篇环境保护部华...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5篇谢丹平
  • 25篇李开明
  • 19篇江栋
  • 10篇刘爱萍
  • 9篇叶锦韶
  • 9篇尹华
  • 9篇彭辉
  • 7篇刘晓伟
  • 6篇张娜
  • 6篇陈中颖
  • 5篇齐剑英
  • 4篇周伟坚
  • 3篇尹文华
  • 3篇李明玉
  • 3篇金中
  • 3篇青宪
  • 3篇付建平
  • 3篇陈晓燕
  • 3篇韩静磊
  • 2篇杨艳艳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工业水处理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生态科学
  • 3篇2008年中...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染废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为将污水回用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连续膜过滤系统(CMF)—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对某印染厂污水处理站排水进行回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MF和活性炭单独处理后,出水均不能达到印染工艺用水要求;联用后,CMF—活性炭工艺优于活性炭—CMF工艺的处理出水效果,出水Fe、Mn去除率达到100%,总硬度0.325 mg/L,色度为4度,浊度0.2 NTU,pH 7.0,达到工艺用水要求。对CMF—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分析,该处理工艺在印染行业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谢丹平李开明江栋陈中颖刘爱萍
关键词:活性炭印染废水污水回用
一种工业含铊废水处理的自动计量投加除铊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含铊废水处理的自动计量投加除铊剂装置,包括药剂研磨装置、药液混合箱、药液存储箱、电磁计量阀、铊检测探头和调控器,药剂研磨装置位于药液混合箱的右上方,药液存储箱并联于药液混合箱的右边,药液存储箱下方...
齐剑英曹桐辉范芳李祥平陈晓燕谢丹平
城市水环境生物修复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摸索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对因用于城市防洪排涝而遭受严重污染的广州市玉翠湖进行了生物修复研究。研究中,采用Probac生物促生营养剂对湖泊进行了为期40d的围栏投药试验,结果表明,投加5~10mg·L^-1的Probac制剂,经过10-15d的启动周期后,水体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在治理后期持续维持0.5~2.5mg·L^-1的投加量投加时,可以起到抗排涝污染和迅速恢复水体水质的效果。治理后的玉翠湖水体COD由不加处理条件下的50.0-60.0mg·L^-1降至12.9~30.5mg·L^-1,在无防洪排污入湖时,水体COD维持稳定,最大去除率达到71.9%,在防洪排污入湖时会引起水质的波动,COD平均去除率为34.0%;BOD由20.0~24.0mg·L^-1降至6.7~10.4mg·L^-1,无防洪排污时最大去除率为69.8%,防洪排污时平均去除率为55.3%;氨氮由0.9~1.1mg·L^-1降至0.6~0.7mg·L^-1,最大去除率36.5%;总磷由0.23-0.45mg·L^-1降至0.14-0.17mg·L^-1,最大去除率40%。研究表明:对于已彻底截污的城市景观湖,Probac制剂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李开明谢丹平江栋刘爱萍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生物修复
一种废水中重金属铊的双重净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中重金属铊的双重净化装置,所述的装置主要包括外箱体、臭氧发生装置、排气管、气体流量计、隔层、进水管、PH值测试计、药品盒、磁力搅拌器、吸附剂、反渗透膜、气压调节装置、出水管一、出水管二、阀门,废水进入...
齐剑英谢丹平李祥平魏东洋张英民陈永亨
一种吸收土壤重金属铊的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土壤重金属铊的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将表面活性剂、改性壳聚糖加入醋酸中得到的混合液A;将造孔剂加入蒸馏水得到混合液B;将黄土、活化剂、硅藻土、粘结剂分别粉碎均匀混合后加入混合液A、混合液B,...
齐剑英李祥平张高生陈晓燕谢丹平黄道建
一株新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及离子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克雷伯氏菌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中对三苯基锡(TPhT)的降解性能,考察了不同时间TPhT降解率与各离子释放量的变化关系,为论证有机锡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提供实验依据.5.0 g.L-1菌体处理120 h后,3.0 mg.L-1TPhT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体系中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7.3%和60.9%.在TPhT降解过程中,TPhT会促进菌体离子的释放,加剧菌体的内陷并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TPhT的降解率与NH4+、Na+、PO34-、SO24-、NO2-的释放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Na+、NH4+、Ca2+的释放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XPS分析证明菌体降解TPhT 120 h前后细胞表面元素和基团没有发生改变,但TPhT则发生了转化.
田云叶锦韶尹华谢丹平彭辉秦华明龙焰何宝燕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三苯基锡生物降解有机锡
小翠湖的生态修复工程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取引水环流、水体增氧、水体生物修复、底泥生物修复、恢复水生植被(包括生态浮床和湖滨植物带建设)、调整鱼类养殖结构等措施治理小翠湖,经过近5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COD、BOD5氨氮、磷酸盐、总氮、总磷分别由(40~50)、9.1、1.0、0.10、2.3、0.35mg/L下降至20、4.9、0.5、0.04、1.74和0.18mg/L。经过治理后,小翠湖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38cm提高到近50cm,Chl-a浓度由120μg/L降至49μg/L,减少了59.2%。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已完成截污和清淤的城市景观湖等封闭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谢丹平江栋刘爱萍李开明
关键词:生态修复有机污染富营养化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城市河道受污染底泥对水体产生大的二次污染,为有效的控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和开发有效的水体治理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在连续流条件下,对河道污染底泥的生物修复及其对水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底泥生物修复制剂联合处理的方式能达到好的底泥生物修复效果,能有效的提高底泥的生物降解活性(G值),削减底泥氮磷污染物的释放量,底泥G值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单独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土著微生物制剂联合实施的生物修复方法对河道污染水体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但底泥的生物修复将对河道水体生物修复的效果产生大的影响。底泥生物修复后,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水体COD、氨氮的最大去除率由65.0%和16.30%提高到72.0%和41.0%,水体生物修复的周期由13 d缩短为6 d。
刘晓伟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李明玉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谢丹平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影响因素降解率
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治理与水体污染修复的关系研究
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道水体和底泥之间往往相互污染,为城市河道的有效治理和河道水体水质的持续稳定带来困难。为掌握城市黑臭河道底泥污染和水体污染之间以及河道底泥治理与水体污染修复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本文对河道底...
谢丹平江栋刘爱萍李开明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