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民
- 作品数:210 被引量:1,534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采用 RT-PCR法及Northem杂交,检测 3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 20例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1及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MMP-1及TIMP-1的表达,慢肝患者外周血单个该细胞中MMP-1及TIMP-1的表达升高,MMP-1/TIMP-1比值显著升高,并且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C-IV、PCIII变化一致。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1及 TIMP-1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关系密切,MMP-1/TIMP-1比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 闾军胡敏君蔡卫民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八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血清PDGF—BB、TGF—β1、TIMP—1、MMP—1、HA、PCⅢ、C—Ⅳ、和LN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内TIMP—1mRNA、MMP—1mRNA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方法作肝活检、组...
- 张彬彬蔡卫民翁红雷胡中荣闾军郑敏刘荣华
-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透明质酸
-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Ⅰ型和Ⅲ型胶原动态变化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被引量:3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 ,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 16wk后 ,给予吡喹酮治疗 ,IFN γ治疗 8wk ,停药观察 4wk。观察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Ⅰ型胶原在第 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 5 73± 3 40 ,至第2 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 40 14± 17 0 0 ,约增加了 7倍 ;Ⅲ型胶原则由第 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 1 15± 1 34增加到6 80± 5 19。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 2 8± 1 0增加至 7 3± 1 5。自血吸虫感染 16wk开始采用IFN γ治疗 ,8wk后 ,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18 5 1± 7 5 2和 4 63± 3 64下降为 2 4wk时的3 0 9± 1 5 4和 0 40± 0 37(P <0 0 1) ,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停药 4wk后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 (P <0 0 5 )。结论 IFN 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
- 翁红雷蔡卫民杨艳红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Γ-干扰素日本血吸虫感染
- 瘦素抵抗与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研究瘦素抵抗和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2例NAFL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男性NAFL患者以及与HOMA-IR(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关系。NAFL患者血清中的瘦素水平(6.75±1.32μ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1±0.95μg/ml),P<0.01,且肥胖的NAFL患者血清中的瘦素水平(7.95±0.85ng/ml)显著高于非肥胖NAFL患者的瘦素水平(6.11±1.21μg/ml),P<0.01。NAFL患者血清中的FINS、HOMA-IR和T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521,P<0.05),与BMI呈正相关(r=0.718,P<0.00),与TG呈正相关(r=0.425,P<0.01)。男性NAFL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瘦素抵抗,提示瘦素抵抗在NAFL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卢震亚王群燕饶伟强蔡卫民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瘦素
- 安珐特与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与γ-干扰素(IFN-γ)抗肝纤维化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不同剂量安珐特与IFN-γ对该模型肝纤维化大鼠治疗8周,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肝组织胶原含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并以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鼠死亡率与安珐特剂量有明显的量效关系,3种剂量安珐特与IFN-γ治疗组间SSS计分、一些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部分血清学指标和肝胶原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都不同程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安珐特抗肝纤维化作用与IFN-γ相似。
- 陶君夏琦蔡卫民黄朱辰刘荣华
- 关键词:肝纤维化四氯化碳胶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 2003年
-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 蔡卫民张彬彬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液学检查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
- 药物性肝损害与肝纤维化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升高或黄疸时.才诊断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可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或更高。临床寻找肝病的病因时.未能找到病因,常诊断“未定型肝炎”.其中药物性肝病可能比例更高。老年肝病中,药物性肝病高达20%以上。实际上.亚临床的药物性肝病发病率远比有症状或黄疸表现为高。近年来,肝纤维化研究获得迅猛发展.2006年美国第三届肝纤维化题专题讨论的召开.
- 蔡卫民
- 关键词:肝疾病肝纤维化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B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1991年
-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8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B细胞,结果提示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_3^+和CD_4^+细胞减少,CD_4^+/CD_8^+细胞比值降低,而CD_8^+和SmIg^+细胞无明显降低。初步认为晚期血吸虫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主要是CD+4^+/CD_8^+细胞比值降低,T_H与T_s细胞平衡失调所致,而与B细胞关系不大。
- 张立煌蔡卫民
- 关键词:血吸虫病患者B细胞晚期血吸虫病免疫功能失调虫卵肉芽肿白细胞分化抗原
- TGF_(-β1)和IFN_(-γ)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用二硝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膜型,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_(β1)和γ-干扰素(IFN-γ),同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羟脯氨酸(Hyp)测定。结果示TGF_(β1)在肝纤维化各阶段中均逐步升高,IFN-γ在肝纤维化中前期缓慢升高,后期显著升高。TGF_(β1)和IFN_(-γ)与肝纤维化组织羟脯氨酸(HyP)的相关性较好(r为0.71、0.62)。提示TGF_(-β1)和WN_(-γ)均参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
- 汪国运蔡卫民翁红雷陈峰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肝纤维化TGFΒ1IFN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端肽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比较慢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与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实用价值。对114例肝穿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同时进行血清PCⅢ及PⅢNP的检测,均用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肝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分度,探讨PCⅢ及PⅢNP与它们关系。114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PCⅢ与PⅢNP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这2项指标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分度有关。相关系数PCⅢ为0.446、0.412和0.343;PⅢNP为0.463、0.403和0.308。PCⅢ与PⅢNP检测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意义,PⅢNP在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方面比PCⅢ敏感。
- 郑敏蔡卫民翁红雷刘荣华
-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