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宽频P波反演1988年澜沧地震震源参数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改进了Kikuchi P波反演震源时间函数方法,在最小二乘法中引入加权系数,均衡各台资料在求解地震矩中的比例关系,使之推广到不同震中距、不同方位的情况。利用我国CDSN台网长周期和中长周期资料,分别用反射率法和远场广义射线法产生了理论子波,反演出澜沧M_s7.6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裂时间过程。结果表明,1988年澜沧大震的断层面走向150°,倾角84°,位错矢量与水平夹角175°,为走滑型震源机制;地震破裂上升时间为4秒,特征时间39秒,宏观尺度130公里,总地震矩达到2.5×10^(21)牛顿·米;地震可分成三个子破裂,由东南向西北扩展,构成了P波的复杂性,基本上能与现场地表迹象和地震宏观参数对应。
- 马文涛刘启元范会吉胡平周挚
- 关键词:地震震源宽频P波
- 地震转换波测深中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被引量:3
- 1993年
- 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地震转换波测深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方法,分析研究了短周期远震三分量初始30秒记录中主要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文中集中分析了PPP和PPS型二次波震相的振幅、波形和到时差等特征,及其与震中距、界面两侧波速差、界面结构和介质吸收等因素的关系。讨论了综合利用PS波和二次波震相的到时差资料测定介质速度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 邵学钟范会吉
- 关键词:地震转换波反射波震相
- 全波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 地震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地震记录所携带的地球内部信息勘探地球内部结构。在反射波、折射波法地震勘探中以及利用天然地震记录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通常主要利用地震记录上优势震相的走时信息,大量的次生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
- 范会吉邵学钟
- 关键词:反演理论地震记录
- 文献传递
- 二维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散射——合成地震图
- 近两年对小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的实际解释中发现,P波波列在不同地震区有明显的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台站上的记录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一部分地震记录主要携带了台站附近浅部结构的信息。由于P波波列的复杂性,记录中的信号通常被作为噪声处理...
- 范会吉姚陈
- 关键词:合成地震图散射系数地震波非均匀介质
- 文献传递
-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被引量:70
- 1996年
-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郑剑东胥颐张华卿
- 关键词:造山带地震转换波测深地壳构造
- 邢台强震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孕震条件被引量:13
- 1994年
- 在邢台地震区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得出了6条深部构造剖面图,其中包括3条NW向和3条NE向剖面,同时也得出了地壳内G、C和M3个主要深部界面的埋深分布图以及地壳内波速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邢台强震发生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深部孕震条件。
- 张家茹邵学钟章思亚杨清源李鸿生范会吉
- 关键词:深部构造地震强震
-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探测被引量:15
- 2008年
-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和地壳结构,在盆地内完成了4条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总长为1600km.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基底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下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厚度不超过10km,在三个泉凸起以北厚度较大,为3~10km,在此凸起以南,厚度只有0~4km.结晶基底顶面的埋深为5~16km.地壳厚度为44~52km,平均为47~48km.盆地内存在一系列基底断裂和深部超壳断裂,它们对盆地内油气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Ю.РомаховФ.Кайдаш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地壳结构
- 分块三维速度模型生成及理论地震图的计算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分块三维地壳模型及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生成平缓光滑的三维速度函数的方法,给出了适用于分块、块内速度连续变化的三维模型中Cauchy射线追踪的新算法,简介了基于上述方法反射线的基本理论所编制的合成三维理论地震图的程序包RSSGTD.给出的两个盆地状模型的算例表明,所使用的模型生成方法具有模拟复杂地壳结构的能力;与三维样条函数方法比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能给出更加适合射线方法合成地震图计算的速度函数,并且内存小、计算速度快;所给出的Cauchy射线追踪算法能够适合块状模型中任何体波射线的追踪.
- 范会吉刘启元
- 关键词:地震图地壳
- 地震波的散射与盆地的场地效应被引量:7
- 1996年
- 根据射线理论对二维盆地型场地与P波波列特征的关系、波列中震相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对决定震相振幅大小的散射系数、几何扩散和波阻抗3个因子等的研究表明,因界面弯曲引起的广角反射和聚焦作用分别是P波波列中出现大能量团的第一和第二位的重要因素。在层内纵、横波波速比和层间波速比大范围变动的条件下,对界面散射系数的计算表明,介质内界面上P到S的反射转换波是指示界面两侧速度反差强弱以及入射波所在介质层纵、横波波速比的最佳震相。通过合成地震图与大同余震记录的对比,证明可以利用P彼波列的特征定性地确定台站下沉积盖层和基底界面的大致速度结构特征。
- 范会吉姚陈
- 关键词:地震波波速散射盆地
- 塔里木盆地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研究
-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大部分地区被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所覆盖。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和盆地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盆地的地壳深部构造。1992年和1993年在塔里木盆地东西两厢完成了沿公路的...
- 张家茹邵学钟范会吉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沉积盖层地震转换波地壳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