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笛
- 作品数:8 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探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对93例平均随访33个月资料完整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B组2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C、D)2组,C组21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D组24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通过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临床结果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方法,优46例,良3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1%。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6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2.3%,22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72.7%,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1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0.5%,24例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成形术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成形术取得相近疗效,而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优于部分切除成形术。
- 艾笛雷光华于方徐万鹏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半月板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5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60~69岁(A组),70~79岁(B组),80~91岁(C组),分析术前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术前X线骨折椎体和MRI是否一致、术中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费用分析。结果患者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9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不能在X线片上诊断,在MRI影像诊断明确;术中每个椎体后凸成型术平均时间为28min;本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8.0±1.2)分比(2.6±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3±5.6)比(33.9±4.7)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A组、B组和C组骨折椎体高度、椎体节段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7.1±5.1)比(-3.8±0.7),P〈0.05;术后结果与2年后最后随访[2.2分,(26.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透视下监测有5例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间盘,2例渗透到椎体旁外,2例渗透到椎旁静脉;术后1例患者17个月后出现相邻椎体的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平均费用为33778元。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能迅速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
- 方秀统于方付胜良陈国强袁晓明李洪川张林俞猛姚琦艾笛沈煜吴斌
- 关键词:脊柱后凸骨质疏松骨折
- 骨硬化素单链抗体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骨硬化素单链抗体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24只大鼠,手术切除卵巢后1周,用开放手术建立左下肢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大鼠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2 ml,治疗组大鼠鞘内注射骨硬化素单链抗体2.5 mg/kg,每周2次。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含量,左侧股骨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骨体积分数(BVF)、结构模型指数(SMI)和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含量分别为(1.92±0.54)mmol/L、(1.54±0.61)mmol/L、(64.43±13.92)U/L、(9.04±0.71)ng/ml,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含量分别为(2.43±0.28)mmol/L、(1.58±0.26)mmol/L、(79.25±12.49)U/L、(9.57±0.83)ng/ml;模型组大鼠BMD、Tb.Th、Tb.Sp、BVF、SMI分别为(91.51±12.33)mg/cc、(0.09±0.02)mm、(0.47±0.22)mm、0.18±0.03、1.42±0.31,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分别为(135.15±11.12)mg/cc、(0.01±0.03)mm、(0.34±0.11)mm、0.29±0.01、0.65±0.34。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钙、碱性磷酸酶含量和BMD、BVF均明显增加(P<0.05),SMI明显减小(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治疗组大鼠成骨细胞数量比模型组多。结论:骨硬化素单链抗体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 倪杰侯宇艾笛姚琦
- 关键词:单链抗体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愈合
- 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因终末期膝关节病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单次组);于手术开始前1 h及手术结束前10 min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重复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记录术前、术后第3天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等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前、术后14 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单次组和重复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53±79)、(165±83)ml比(463±174)ml,(865±241)、(742±213)ml比(1 132±319)ml],且重复组少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隐性失血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异体输血率为单次组23.3%(7/30)、重复组13.3%(4/30)、对照组43.3%(13/3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14 d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及围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前1 h及手术结束前10 min重复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王振威艾笛李洪川于方姚琦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失血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围术期死亡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老龄化,高龄患者增多,且存在多个系统的合并症,对于这些高危患者,错误的手术决策有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一个难题。
- 王振威艾笛李洪川于方姚琦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围术期长生存期高危患者
-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探讨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2002年4月~2007年10月,119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116例为外侧盘状半月板,3例为内侧盘状半月板,...
- 艾笛
- 关键词: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术式选择关节镜
- 文献传递
- 带缝线可吸收锚钉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被引量:5
- 2020年
- 背景:由于金属锚钉作为永久性异物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生物型可吸收锚钉在骨科应用增多。目的:观察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80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术后1,3年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与术前对比,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和材料宿主反应,并进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试验方案获得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1)80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术后1,3年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1,3年时的治疗优良率达90.0%,95.0%;治疗满意度分别为87.4%,93.8%,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增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3)未出现锚钉脱落、软骨损伤等并发症,也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关节镜下手术中应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无金属植入物、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
- 艾笛
- 关键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治疗满意度
- 髋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应用髋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2013年5月到2018年5月48例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在我科行关节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随访时间10~52月,平均28.25±17.16月。将48例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样本均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髋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Oxford评分、屈曲角度、外展角度、C反应蛋白以及ESR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Oxford评分、外展角度均明显升高(P<0.01),屈曲角度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和ESR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临床观察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2/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67%(10/24),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应用髋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不仅可以改善临床观察指标、改善疼痛程度,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艾笛王振威于方
- 关键词:关节松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