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松
- 作品数:70 被引量:5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杂交中粳新组合80优121的选育和应用被引量:6
- 1997年
- 80优12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本所选育的光身恢复系HP121与不育系80-4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抗倒伏等特点。
- 孙明许传万张培江白一松杨联松
- 关键词:杂交粳稻80优121三系法选择育种
- 优质杂交中粳稻新组合80优1号被引量:1
- 2008年
- 80优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BT型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粳恢1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杨联松吴文革白一松
-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
- 杂交晚粳新组合40优04的选育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40优 0 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本所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 40 0 8S与常规晚粳秀水 0 4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抗倒伏等特点。 1999年
- 张培江孙明白一松杨联松许传万占新春
-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选育高产栽培
- 超高产亚亚种杂交中粳组合选育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 1999年
- 以利用粳爪(或光)交亚亚种杂种优势为出发点,探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生态区一季中粳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选育方法。确定以提高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产量结构为 277.5 万穗/hm 2×200 粒/穗×80% 结实率×28g 千粒重的组合模式。利用光壳稻和爪哇稻,育成理论产量超过 140t/hm 2 的 N422 S/ H P121、 N422 S/ Z Y8178、 H P121 S/ Z Y8286 等一批符合目标的超高产杂交中粳组合,并有效地解决杂交稻因亲缘关系扩大而存在的生育期、株高、结实率、饱满度以及株型等问题。
- 张培江许传万袁平荣白一松杨联松胡兴明孙明
- 关键词:杂交中粳光壳稻爪哇稻
-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2年
-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 杨联松白一松陈多璞杨剑波丁超尘
- 关键词:粳稻粒形遗传性状亲本方差分析
-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3
- 2001年
-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 ;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 ,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 杨联松白一松张培江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佘德红陈桂芝
-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品质育种
-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 宋要张效忠赵磊盛明传台德卫杨联松白一松
- 关键词:徽两优6号超级稻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因素分析
- 2000年
- 对 8 0优 12 18个不同播期进行产量 (y)与有效分蘖 (x1 )、每穗总粒数 (x2 )、结实率 (x3)、千粒重 (x4)间的相关、回归、通径分析 ,结果显示 ,有效分蘖是构成 80优 12 1产量最重要的因素 ,在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穗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产量与构成产量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49 、0 9784 、0 73 86和 0 95 5 7 。回归方程为y =-2 3 4 9 95 3 +10 0 .45 23x1 +3 8845 7x2 +8 762 62 2x3+3 3 782 19x4,其复相关系数r =0 9982达极显著水平。 4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依次为 :有效分蘖 (Py 1 =0 .7867) >每穗总粒数 (Py 2 =0 3 2 0 4) >千粒重 (Py 4 =0 2 3 0 6) >结实率 (Py 3=0 13 3 4 )。并据此总结出 80优 12 1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为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和适当早播控制千粒重。
- 杨联松张培江白一松孙明许传万胡兴明
- 关键词:水稻杂交中粳80优121有效分蘖播期
- 水稻爪哇型恢复系HP121的选育和应用被引量:6
- 1998年
- 通过中国PL1/多收系2与皖恢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爪哇型恢复系HP121,具有下列特点:(1)广谱广亲和性;(2)恢复力强;(3)配合力好;(4)穗大粒多,茎秆粗壮;(5)米质优,抗病性好;(6)配制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强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80优121已经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大面积示范推广。
- 张培江孙明许传万杨联松白一松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水稻育种
- 穗萌抑制剂在皖稻153制种中的应用
- 2008年
- 在两系杂交稻制种过程中,不育系穗发芽严重影响杂交稻种子的质量,通过应用40%乙烯、15%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ABA)抑制穗萌剂试验,结果显示,15%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ABA)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4.5%~9.0%。提高皖稻153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的是15%多效唑,其次是穗芽克,脱落酸(ABA)也有一定的效果。
- 林开兵郑立平丁维勋孙文娟林翠香杨联松苏泽胜白一松台德卫张效忠
- 关键词:杂交稻制种皖稻153穗萌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