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义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天然气中金属微量元素的发现及其生态环境意义被引量:10
- 2008年
- 为了开展天然气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天然气藏的非常规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首次引进地气测量的抽气采集法采集天然气中的微量元素并获得成功。利用等离子光谱分析法进行检测,发现川西天然气中含有51种微量元素,其属性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主族元素、卤素和非金属,以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四、五、六周期的元素为主。Zn、Ca、K、Na、P、Cu、Mg、Ba、Pb、Fe含量占总量的95%以上,其中以Zn和Ca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6.7%,K、Na、P、Cu含量次之。该发现不仅对天然气的成因、烃源、成藏过程的研究以及天然气的利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天然气田上方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多义邓美洲刘应汉刘亚伟李幸运鲁人齐
- 关键词:天然气农业生态环境
- 川西什邡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及其对流体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土壤氡气测量以及野外露头观察等手段,在什邡湔氐地区识别出22条隐伏断层。它们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隐伏断层普遍具张扭性,活性较好,含水破碎带发育。从油气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来探讨该区断裂和盖层、地下水的配置关系,认为本区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但在单斜带局部区域寻找水动力圈闭气藏以及在云西—徐家场鼻状背斜上勘探深层气藏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 庞河清王多义蔡左花程建黄耀综邓祖林李幸运唐蓉蒋增平
- 关键词: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地球化学油气勘查
- XC气田烃类渗漏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被引量:10
- 2006年
- 利用中子活化法对四川盆地XC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20多种金属元素。通过剖面和观察点的观察分析,发现XC气田烃类渗漏,尤其是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改变浅表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农作牧减产;降低土壤pH值,增加金属元素的水溶态,从而增加植物对其的吸收消化;同时,植物还能从天然气中直接吸收消化一些金属元素。因此,天然气泄漏使农作物吸收消化过多的有毒有害金属,损害农产品品质,应当引起严重关注。
- 王多义邓美洲叶斌刘亚伟
- 关键词:四川盆地天然气泄漏金属元素生态环境
-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被引量:14
- 1994年
- 四川竹园坝、梨园里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中,碳酸盐砾屑沉积类型有:碎屑流和浊流;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三种组合层序:Ⅰ.碎屑流与半深水泥晶灰岩沉积组合层序;Ⅱ.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组合层序;Ⅲ.复合层序。据重力流形成环境,计算了古斜坡坡度,测定了古流向,结合重力流形成及古构造、古地理演化,提出了区内碳酸盐重力流的演化及沉积模式。
- 赵永胜王多义胡志水
- 关键词:碳酸盐重力流形成环境
-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利用遥感地质、构造地质、热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手段,对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的水源、热源以及补给、径流和储集与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深循环加热,热储温度96℃,环流深度3 000~4 000 m.在山前地区,近源低温地下水与深部的热水混合.酿春池温泉的地质成因模式为:在正常区域地热场环境中,大气降水沿高渗透率的岩石渗入地下.深部地下水沿断层破碎带向山前运移,循环加热.深部地下水在山前区两条断层交会处上涌汇集,并与近源低温地下水混合.热水在盖层被人工凿穿时涌出.
- 王多义
- 关键词:龙门山大气降水深循环断层
- 新场气田土壤中纳米黄铁矿的发现及讨论被引量:8
- 2005年
-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地表土壤中发现了纳米微粒黄铁矿,利用单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普仪等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黄铁矿微粒直径为0.06~0.3μm,并聚集成椭球体,故称其为纳米微粒球状黄铁矿。利用中子活化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土壤中气体和天然气中非烃类元素的种类、含量和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的含量高出该区土壤样品平均含量的数百倍。最终认为:①纳米微粒黄铁矿的产生与天然气泄漏和烃类渗漏作用密切相关;②今后该纳米微粒黄铁矿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气藏存在的标志性矿物;③天然气泄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该发现为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法提供了新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应当立即关注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王多义刘亚伟邓美洲
- 关键词:四川盆地新场气田纳米微粒环境保护
- 汶川大地震“远端效应”——龙泉驿地热异常成因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氡气测量、地温测量以及地电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相关地质资料,对成都市龙泉驿点状地热异常现象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龙泉驿断层被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的次级断层切割,断层遥感影像清晰。断层上方土壤中出现极高的氡气浓度异常,从旁侧向地热异常点逐渐升高,显示断层的活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沿断层有流体上升。断层上方近地表局部填充的块状疏松土壤起到"导热管"的作用。发震于龙门山逆冲推覆造山带的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剧烈运动,使成都前陆盆地中的岩块沿中三叠统下部滑脱层滑动,产生大量构造热。热流沿滑脱层向远端的前陆隆起——龙泉山传递,通过龙泉驿断层向上溢流,并经"导热管"在地表形成点状地热异常。龙泉驿地热异常的主导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构造热产生的地震地热异常"远端效应"。龙泉山断裂带不可能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该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 程建王多义李得力庞河清王帅成李军
-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热异常遥感地质解译氡气测量地电
- 川西北地区绵竹观音泉富锶矿泉水来源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川西北绵竹地区沉积了厚度大于1700 m的侏罗系莲花口组钙质砾岩,构造裂隙发育,是地下水运移和储集的有利场所,且地下水中锶含量很高,具有开发价值。然而对本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地下水成因及富锶机理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利用绵竹地区31个水样化学成分数据及对观音泉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数据对地下水、围岩成分以及二者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成因以及锶的来源。样品锶含量范围在0.25~0.96 mg/L,观音泉水质动态变化在0%~12%之间,水温在17.9℃~18.5℃,枯水期允许开采量160 m3/d。由此可知地下水与围岩钙质砾岩的溶蚀、溶滤作用强烈,水质、水温稳定且水量丰富,受外界影响小,有利于锶矿泉水的形成和演化。此外,结合构造发展史综合分析得出钙质砾岩的锶组分与西北龙门山区海相碳酸盐岩有密切关系。
- 王一萱王多义左银辉
- 关键词:地下水锶海相碳酸盐岩
- 绵竹三箭水S1井温泉补给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根据绵竹三箭水 S1井相关地质区域内各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氚浓度 ,结合该区的地质背景 ,利用同位素示踪手段 ,基本确定该井温泉地下水的成因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主体含水层补给源在西北部 170 0 m左右的“彭灌杂岩”高山区一带、补给量相对稳定 ,水温不会有大波动 ,有远期开发价值。
- 徐进勇王多义尹观
- 关键词:温泉大气降水同位素示踪氢同位素
- 微量元素方法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试验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为例被引量:14
- 2005年
- 在证实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上方存在烃类微渗漏现象的基础上,于该区开展微量元素与有机地球化学测量,研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指标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油气微渗漏的关系。新老资料的对比研究反映了微量元素指标的稳定性和对油气的指示意义。根据多元统计,结合已知气田上方微量元素反映油气异常的效果,认为Cl、S、V、Ni、Cu、Zn、Sb、Cr、Co、Ba、Mo、Mn、Fe、Fe/Mn、V/Ni等微量元素指标与气田区存在着响应关系,为该区预测天然气的有效指标。同时对新场气田上方微量元素指标异常特征的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优选已知气田上方的微量元素有效指标组合对于今后在该区进行大面积的油气远景评价,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
- 王国建程同锦王多义
- 关键词:微量元素微渗漏新场气田四川盆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