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αΒ-晶状体蛋白促进体外培养人RPE细胞的增殖
- 2013年
- 目的测定αΒ-晶状体蛋白在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RPE)中的表达,探讨αΒ-晶状体蛋白对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人A-RPE19细胞系,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Β-晶状体蛋白在RPE细胞中的表达。用不同稀释浓度(体积比分别为1/102、1/103、1/104、1/105、1/106)的αΒ-晶状体蛋白以及其抗体干预各组(对照组、蛋白组、抗体组)细胞,MT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光密度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的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αΒ-晶状体蛋白在体外培养人RPE细胞质中表达;在48 h,浓度为1/104~1/102时,3组细胞的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0~48 h蛋白组的G1期比例减小,S、G2期比例增加,抗体组与对照组相比,G1期比例增加,S、G2期比例减少(P<0.05,P<0.01);48 h时3组之间凋亡细胞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Β-晶状体蛋白在体外培养人RPE细胞质中表达,并对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增殖起明显促进作用。
- 唐德荣张学东陈小丽沈强李颖媛
- 关键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
- 玻璃体腔注射环孢菌素A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和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环孢菌素A(CsA)对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10周龄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CsA组及二甲基亚砜(DMS0)组,每组12只。对DM、CsA及DMSO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后7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内外渗的内源性白蛋白评价BRB的渗透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增多,视网膜内ICAM一1、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50,29.240,9.658;P〈0.01)。与DM组相比,CsA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减少,视网膜内ICAM-1、VEGF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5.000,3.352;P〈0.05);DMSO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视网膜内ICAM-1及VEGF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0,0.561,0.312;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sA对DM大鼠BRB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sA降低IcAM-1及VEGF的表达有关。
- 沈强张学东宗元娟陈雪梅
- 高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各组ARPE-19(RPE细胞系)细胞分别刺激48 h,正常糖浓度组(5.5 mmol/L D-葡萄糖)、中度高糖组(15.5 mmol/LD-葡萄糖)、高糖组(25.5 mmol/L D-葡萄糖)、PKC-α抑制剂组(25.5 mmol/L D-葡萄糖加10 mmol/L Go6976 PKC-α抑制剂)、高渗对照组(5.5 mmol/L D-葡萄糖加20 mmol/L甘露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RPE-19细胞TLR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KC-α蛋白胞浆向胞膜的转位情况;Real-time PCR分析各组ARPE-19细胞TLR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和中度高糖组TLR2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KC-α转位均增加(P<0.05),并且高糖组高于中度高糖组(P<0.05)。与高糖组比较,PKC-α抑制剂组的TLR2蛋白表达降低(P<0.05),PKC-α蛋白转位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糖可以上调ARPE-19细胞TLR2的mRNA和蛋白表达,刺激PKC-α转位;高糖可能是通过PKC-α通路上调ARPE-19细胞TLR2表达。
- 陈雪梅张学东宗元娟沈强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RPE-19TOLL样受体2高糖
- 玻璃体腔注射环孢菌素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保护作用
- 宗元娟沈强张学东雷博方晏红陈雪梅
-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推测主要与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缺氧等因素有关。激光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最有效方法,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在玻璃体内注射也广泛应用。本文就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沈强张学东
-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血-视网膜屏障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术
- 玻璃体腔注射环孢素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环孢素A(CsA)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功能、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注射药物组(DM组)、注射CsA干预组(DM+CsA组)、注射对照液干预组(DM+DMSO组),每组9只。于建模成功后4周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后48h应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然后处死大鼠获取视网膜,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结构变化。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4组大鼠在不同刺激光强下ERG结果的差异,辅以事后检验进行ERG结果的各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不同刺激光强度下4组大鼠的ERGb波振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60—28.890,P值均〈0.01);当刺激光强度≥-0.35log cd·s·m^-2时,4组大鼠的暗适应ERGa波振幅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10和15.500,P值均〈0.01)。与正常对照组(ERGa波:82.43±26.68,ERGb波:208.40±51.20)相比,DM组(ERGa波:39.71±7.61,ERGb波:92.20±24.42)和DM+DMSO组(ERGa波:37.63±17.25,ERGb波:93.11±22.50)大鼠暗适应时均有ERGa波、b波振幅下降(t=5.448—7.872,P值均〈0.05),DM+CsA组b波振幅(160.10±43.49)下降明显(t=3.299,P〈0.05),但a波(63.91±20.32)无明显变化(P〉0.05)。石蜡切片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疏松变薄、细胞超微结构紊乱呈凋亡表现。与DM组及DM+DMSO组相比,DM+CsA组暗适应时ERGa波、b波振幅下降程度轻(t=3.203—4.759,P值均〈0.05)、外核层疏松变薄程度轻、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结论DM大鼠病程早期即出现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损害,并有视网膜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眼内注射CsA对大鼠视网膜功能有保护作用�
- 宗元娟沈强张学东雷博方晏红陈雪梅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环孢素A视网膜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