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凡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4篇梗死
  • 3篇心肌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溶栓
  • 3篇肌病
  • 3篇肺栓塞
  • 2篇导联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型心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病史
  • 1篇导联ST段压...
  • 1篇导联心电图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机构

  • 14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泰安市肿瘤防...

作者

  • 14篇汪凡
  • 7篇杜波
  • 6篇张萍萍
  • 2篇张明亮
  • 2篇马虹轩
  • 2篇张小丽
  • 1篇李春
  • 1篇李兆亮
  • 1篇白东方
  • 1篇周庆华
  • 1篇李金龙
  • 1篇刘姗姗
  • 1篇韩钦凤
  • 1篇侯刚
  • 1篇齐新颜
  • 1篇高英俊
  • 1篇翟红岩
  • 1篇张波

传媒

  • 6篇社区医学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加用凯时(前列腺素E1)乳化剂试验诊断肺栓塞的研究
杜波张萍萍汪凡马虹轩张小丽李春刘姗姗
目前,肺栓塞作为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健康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不经治疗死亡率高,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下降的特点。目前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检查如肺动脉CT显像、肺动脉造影、肺...
关键词:
关键词:乳化剂前列腺素E1超声心动图肺栓塞
伊布利特成功转复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致尖端扭转性室速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诱发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诊治的伊布利特成功转复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致Tdp一例并复习文献。结果应用伊布利特转复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患者,出现Tdp后规范应用药物,患者病情稳定,室速未复发作,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结论伊布利特可成功转复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用药前后应用硫酸镁可减少Tdp发生,同时提高转复成功率。
李中兰杜波周庆华汪凡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扑动扭转性室速伊布利特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26例给予瑞替普酶18mg溶栓,21例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比较两者的溶栓效果。结果应用瑞替普酶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62%;尿激酶的总有效率为76.19%;溶栓后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副作用。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张明亮张萍萍汪凡杜波
关键词:肺栓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
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3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0mg/d(48例)辛伐他汀治疗组和40mg/d(44例)辛伐他汀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测定oxLDL。结果两组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后其oxLDL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0.05和<0.01),40mg/d辛伐他汀组较20mg/d辛伐他汀组有继续降低oxLDL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即可降低oxLDL水平,显示出抗氧化应激的调脂外作用。
汪凡高英俊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 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2016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 131I 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80 例行 131I 治疗的 DTC 患者,根据 131I 治疗后 5~7 天全身 ECT 扫描显像及 Tg、TgAb、超声、CT 检查结果作为判断转移标准,把上述病例分成有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疾吸附试验(ELISA)测定 131I 治疗前、后血清VEGF 水平。结果,131I 治疗后血清 VEGF(356.46±225.11)pg/ml 明显低于 131I 治疗前(394.89±260.65)pg/ml(P<0.05);131I 治疗前、后有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间血清 VEGF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TC 患者检测血清 VEGF 水平对评估131I 治疗疗效,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定期监测血清 VEGF 变化可能是判断 DTC 患者 131I 治疗效果及预后可靠且简便手段。
白东方李兆亮张波白观晨汪凡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被引量:1
2010年
左主干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对这部分患者必须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现对比分析急性左主干闭塞和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探讨心电图在早期识别急性左主干闭塞中的价值。
朱磊汪凡
关键词: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在急性肺栓塞心肺复苏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在急性肺栓塞心肺复苏中进行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因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2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12例给予了溶栓治疗,11例未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情况。结果溶栓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8例,存活5例,最终死亡7例;非溶栓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2例,存活1例,最终死亡10例。溶栓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率均高于未溶栓组(P<0.05)。结论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心肺复苏同时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率,具有较好的疗效。
韩钦凤张萍萍汪凡杜波
关键词:肺栓塞心肺复苏溶栓存活率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3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于超声探头压迫瘤颈同时,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分析假性动脉瘤的类型、大小、瘤径长度及宽度、凝血酶用量及其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型25例,复杂型8例。动脉瘤平均体积为(9.0±5.0)cm3,瘤颈部宽度(2.7±0.7)mm,颈部长度(5.9±0.9)mm,平均凝血酶用量(299±110)U。30例一次成功,3例第一次注射后复发,经第二次注射后成功,其中单纯型1例,复杂型2例。未发生动脉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动脉瘤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重指数及瘤腔体积更大,所需凝血酶剂量更多(P<0.05);两者在瘤径长度及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汪凡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假性动脉瘤凝血酶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被引量:3
2007年
杜波张萍萍马虹轩汪凡侯刚
关键词:原发性银行职员家庭成员遗传病史食欲差不吸烟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血B型脑钠肽浓度正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心衰)血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重度心衰(心功能III~IV级)患者,血BNP浓度正常的24例为研究组,血BNP浓度升高的6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LVED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随访(17.36±10.38)个月,死亡率为54.2%;对照组随访(30.55±16.63)个月,死亡率为13.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BNP降低为预测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回归系数3.622,OR值42.466,95%可信区间5.115~355.796(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衰血BNP浓度正常预示BNP分泌机制耗竭及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汪凡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