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 作品数:204 被引量:1,356 H指数:2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国内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2016年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IDSMA)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随着增强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IDSMA被报道,其中来自于中国的病例数量最多。本文对国内报道的IDSMA的临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将部分数据与国外数据进行对比,以期反映国内诊治IDSMA的临床现状。 栾景源 李选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肾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肾动脉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 13例肾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行肾动脉再通术 ,肾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肾动脉支架分别为Palmaz(8例 )、Symphony(1例 )、Optimed(3例 )。结果 12例技术成功 ,其中血压下降至正常 4例 ,明显下降 8例 ;无效 1例。多数病例 (6 / 7)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例发生严重合并症 (肾动脉破裂 )。 李选 李子祥 田昭俭 李振芝 曲雯 谢敬霞关键词:肾动脉梗阻 血管成形术 介入性放射学 急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 被引量:45 2006年 吴卫平 李选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产后大出血 子宫大出血 急诊 救治成功率 CT和MRI功能成像在慢性骨骼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9年 慢性骨骼肌缺血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骼肌长期慢性的缺血缺氧改变。引起慢性骨骼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通常指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下肢。由于组织缺血造成肌肉和神经的营养障碍,表现为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足趾溃疡和坏疽。 曾祥柱 李选关键词:骨骼肌缺血 慢性 功能成像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ARTERIAL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李天晓 李选 谢敬霞关键词:肝静脉阻塞 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MRI检查 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明确踝关节MRI检查对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78例踝关节MR图像,重点评价踝关节MRI对外侧副韧带、距骨软骨、肌腱以及滑膜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敏感性(91%),对跟腓韧带损伤的敏感性则约为50%~75%。②MRI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总的敏感性仅为67%,但对同时合并软骨下骨改变的软骨损伤非常敏感(100%)。③MRI诊断肌腱病变准确。④MRI诊断滑膜增生以及前外撞击综合征的能力有限。结论:MRI对于踝关节创伤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同时存在很多诊断不足。 郑卓肇 胡跃林 李选 陈明关键词:踝关节 磁共振成像 韧带 软骨 携带丝裂霉素白蛋白微球动脉栓塞动物试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杨攻宇 刘赓年 李选关键词:丝裂霉素 治疗性栓塞成形术 微球体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肠病(AMI)的 20~30%。由于患者年龄多较大,原发疾病严重,常常可以掩盖此病的存在,延误诊治,该病的死亡率可达 80~100%。治疗NOMI导致的肠缺血一直以外科切除坏死肠管为主,... 李选 吴卫平关键词:动脉灌注 间接门静脉造影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闭塞性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IDSM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9例IDSM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效果等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41~84岁,平均(56±12)岁。临床症状腹痛15例、无症状4例。18例经增强CT确诊、1例经超声诊断。结果19例夹层均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弯曲部前壁。对于4例无症状患者,保守治疗3例,另1例假腔形成瘤样扩张,行支架植入。对有症状的15例患者采取腔内治疗,包括经留置导管动脉内区域性解痉治疗4例;支架植入11例。全部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时间7~46个月,平均(21±10)个月,19例均无症状,彩超和增强CT显示支架均通畅。结论IDSMA均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弯曲部的前壁。对无症状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有症状患者,如无动脉破裂或肠坏死,推荐植入支架、完全覆盖肠系膜上动脉弯曲部。经导管动脉内区域性解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栾景源 李选 李天润 韩金涛 庄金满 冯琦琛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肾功能变化及相关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 邢晓颖 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