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伴牙髓炎症状的牙隐裂52例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8 2018年 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裂或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其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1])。但由于裂纹细小,因此常不易被发现,往往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最终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甚至被拔除^([2])。 蔡敏 李维文 赵香萍关键词:牙隐裂 全冠修复 隐裂牙 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了解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对唇腭裂患儿的 60名父母及正常儿童的 60名父母进行心理调查。结果 :患儿组父母SCL - 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抑郁、焦虑和恐怖因素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患儿母亲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诸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明显高于父亲 (P <0 .0 5 )。结论 :唇腭裂患儿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尤以患儿母亲较为突出 ,需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李维文 景先明关键词:SCL-90 颌面部畸形 唇裂 腭裂 牙齿重度磨耗对大鼠咬肌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大鼠牙齿重度磨耗后咬肌中P物质(S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牙齿重度磨耗后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1 d组、5 d组、10 d组、20 d组各8只,共32只),模型组采用人工逐次磨除法磨除大鼠上颌后牙牙冠,建立重度磨耗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模型制成后1、5、10、20 d处死动物,取出咬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的表达变化。结果:1 d组,5 d组、10 d组中大鼠咬肌P物质分别为37.93±8.69、66.36±15.78、32.87±9.24,均高于对照组(15.71±3.54)(P<0.05)。20 d组P物质下降至14.16±4.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重度磨耗后,大鼠咬肌内SP含量升高,但随着咬合状态的持续,SP含量逐渐恢复正常。 崔洁 李维文 张璐 张海荣关键词:重度磨耗 咬肌 刃天青法应用于固定正畸患者龋病活跃性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刃天青法检测固定矫治患者龋病活跃性的变化,为刃天青法在固定矫治患者龋病活跃性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对象分别以刃天青法、Dentocult SM法、Dentocult LB法行龋病活跃性检测,选择矫治前、矫治1周、矫治1个月、矫治3个月4个时间点采集唾液样本,观察并记录各实验组标准方法记录试纸变色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Dentocult SM法、Dentocult LB法为对照组。结果:刃天青组试纸变色程度分别与两参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刃天青组固定正畸治疗前,分别与固定正畸治疗后3个时点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龋病活跃性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治疗时间推移,龋病活跃性呈增加趋势。结论:与Dentocult SM法、Dentocult LB法一样,刃天青法可以检测唾液中致龋细菌,从而预测龋病活跃性,对预防固定正畸患者治疗期间龋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以其简单快捷,经济实用等特点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晶晶 李维文 吴建斌关键词:固定正畸 唾液 被动吸烟与先天性唇腭裂关系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孕期被动吸烟与胎儿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及对照组 ,通过建立孕早、中、晚及全期被动吸烟模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孕早、中及全期被动吸烟大鼠胎仔中有腭裂形成 ,阳性率分别为 1/ 48、2 / 5 3、1/ 3 6,对照组腭裂形成阳性率为 0 / 70。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不能从统计学意义上证明与胎儿先天性唇腭裂发生有关 ,但不能排除孕早。 李维文 李运良关键词:被动吸烟 先天性唇腭裂 动物实验 先天性畸形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口腔规培生教学中的价值探讨 2024年 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口腔专业规培生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至2023年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20位规培医师)和观察组(包含20位规培医师)。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教学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比两组学员在9个月的教学周期结束后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临床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病历记录和病历报告评估上的得分。此研究旨在证明这种方法能提升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医患交流能力和临床推理技能的评价。结果 教学结束后,观察组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临床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理解、病历撰写及报告质量方面,观察组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为该教学法更能提升学习热情、学习成效、医患交流技巧以及临床推理能力(所有P值均小于0.05)。结论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口腔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弓晓艳 尚巍 薛佳艺 阎滨 李维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腹前同源盒1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腹前同源盒1(VAX1)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20年3月31日,共检索到126篇文献。应用RevMan 5.3与STATA 15.0对所有提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文献筛选后,共纳入13篇相关文献,其中试验组3963例,对照组2557例。分析结果显示:VAX1基因rs7078160位点[A vs G:OR=1.33,95%CI(1.17,1.51),P<0.001;AG vs GG:OR=1.29,95%CI(1.15,1.46),P<0.001;AA vs GG:OR=1.67,95%CI(1.23,2.28),P=0.001;AA vs AG+GG:OR=1.52,95%CI(1.16,2.01),P=0.003;AA+AG vs GG:OR=1.37,95%CI(1.22,1.53),P<0.001]与rs4752028位点[C vs T:OR=1.60,95%CI(1.20,2.14),P=0.001;CC vs TT:OR=2.65,95%CI(1.46,4.81),P=0.001;CC vs CT+TT:OR=2.34,95%CI(1.32,4.14),P=0.004;CC+CT vs TT:OR=1.62,95%CI(1.10,2.38),P=0.014]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易感因素。[结论]VAX1基因rs7078160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有关,A位点是危险因素;VAX1基因rs4752028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可能有关,C位点是危险因素。 马耀光 李维文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META分析 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临床效果评价 2019年 分析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是2017年5月~2018年7月,行随机双盲对照分组,一组给与牙周基础治疗与根管治疗,为普通组,一组联合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4%(40例),高于普通组的76.19%(32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PLI为(0.85±0.23),PD为(3.06±0.38)mm,BI为(1.43±0.56),各项数据较普通组更低(P<0.05)。结论:派丽奥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高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疗效,改善牙菌斑、出血等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赵香萍 李维文 蔡敏关键词:派丽奥 局部给药 牙周牙髓综合征 口腔正畸治疗对青少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口腔功能及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探讨正畸治疗对青少年错合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8例接受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分别采用《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OHIP-14(中文版)》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他们在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矫治中患者的OHIP总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患者(F_1=55.33,P_1=0.00;F_2=55.14,P_2=0.00)。结论:正畸治疗影响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生理心理不适、社交障碍等维度,这有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其积极接受治疗。 刘晶晶 李维文 吴建斌关键词:正畸治疗 错合畸形 心理行为 生活质量 化疗、手术、放疗综合治疗舌癌疗效评价 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罹患以中老年男性最为多见。对于该病的治疗是学者们长期探讨的问题,治疗方法有多种,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研究,认为应以综合治疗为宜。本文对62例初发舌癌在结合治疗中分为 A 组(化疗+手... 吴建斌 徐路平 景先明 李维文关键词: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