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碳纳米管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3篇场发射
  • 2篇场发射性能
  • 1篇对硝基苯
  • 1篇对硝基苯酚
  • 1篇碳氮
  • 1篇硼碳氮纳米管
  • 1篇吸附量
  • 1篇硝基
  • 1篇硝基苯
  • 1篇硝基苯酚
  • 1篇拉曼
  • 1篇拉曼光谱
  • 1篇光度
  • 1篇光谱
  • 1篇分光
  • 1篇分光光度计
  • 1篇苯酚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4篇梁二军
  • 4篇李强
  • 2篇柳堃
  • 2篇李华洋
  • 1篇刘一真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碳氮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碳氮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浓度,计算出不同质量的碳氮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及吸附效率,探讨了其可能的吸附机理,并与文献报道的碳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碳氮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率43.6mg/g,高于碳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率39.35mg/g,其吸附量也高于碳纳米管.
梁二军李强刘一真
关键词:对硝基苯酚碳纳米管分光光度计吸附量
镓掺杂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催化热解方法制备出镓掺杂碳纳米管,并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其制备成纳米管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管直径在20~50nm之间.对此薄膜进行低场致电子发射测试表明,其场发射性能优于同样条件下未掺杂时的碳纳米管、碳氮纳米管和硼碳氮纳米管.当外加电场为1.1V/μm,发射电流密度为50μA/cm^2;当外电场增加到2.6v/μm时。发射电子密度达到5000μA/cm^2.对其场发射机理进行探讨.
柳堃李华洋李强梁二军
关键词:碳纳米管场发射
掺杂对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高温热解法在860℃分别制备出了镓、氮以及硼和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提纯后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分别将它们制备成薄膜,并测试了它们的拉曼光谱与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纳米管的缺陷密集度比纯碳纳米管明显增大,而它们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则与掺杂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镓和氮掺杂的纳米管均具有非常优异的场发射性能,而硼和氮共掺杂的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很差。掺杂引起碳纳米管费米能级附近能态密度的变化及功函数的降低是其具有优异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主要原因。
李强柳堃李华洋梁二军
关键词:碳纳米管掺杂拉曼光谱场发射
碳、碳氮和硼碳氮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高温热解法在860℃分别制备出了碳、碳氮和硼碳氮纳米管,提纯后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分别将它们制备成薄膜,并测试了它们的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碳氮纳米管和硼碳氮纳米管薄膜的开启电场分别为2.22,1.1和4.4V/μm,当电场增加到5.7V/μm时,它们的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400,3000μA/cm2和小于50μA/cm2.碳和碳氮纳米管薄膜的场增强因子分别为10062和11521.可见,碳氮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优于碳纳米管,而硼碳氮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比前两者要差.解释了这三种纳米管场发射性能差别的原因.
李强梁二军
关键词:碳纳米管硼碳氮纳米管场发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