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莲

作品数:44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蛋白
  • 11篇TAU蛋白
  • 9篇胚胎
  • 9篇海马
  • 8篇细胞
  • 7篇神经元
  • 7篇胚胎学
  • 7篇组织学与胚胎...
  • 7篇教学
  • 6篇磷酸
  • 6篇磷酸化
  • 5篇凋亡
  • 5篇过度磷酸化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4篇英文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磷酸酶
  • 4篇免疫
  • 3篇血管
  • 3篇英文教学

机构

  • 3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咸宁学院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作者

  • 44篇李宏莲
  • 18篇张敏海
  • 13篇刘能保
  • 12篇刘少纯
  • 7篇叶翠芳
  • 7篇李和
  • 7篇沈建英
  • 6篇戴晓莉
  • 6篇汪薇曦
  • 6篇刘向前
  • 6篇王建枝
  • 4篇李和
  • 4篇杨世明
  • 3篇杨世明
  • 3篇陈娟
  • 3篇周琳
  • 3篇刘胜洪
  • 3篇李和
  • 3篇周顺长
  • 2篇李小明

传媒

  • 10篇中国组织化学...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马内主要神经递质系统递质释放的异源受体介导作用
2001年
刘能保李宏莲刘少纯张敏海
关键词:海马递质释放
MAPK的抑制剂SB203580和PD98059对N2a细胞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
2004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其两大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已经发现NFTs是由过度磷酸化的神经元骨架蛋白成分(tau蛋白和神经细丝NF形成的。
李宏莲陈娟刘世杰王建枝
关键词:神经细丝PD98059N2A细胞SB203580MAPK骨架蛋白
PAP法与PAAP法结合的双重免疫染色技术
1998年
介绍在同一切片上显示两种抗原物质在同一结构内比较分布的一种双重免疫染色技术。实验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作为第一染色序列,用碱性磷酸酶标A蛋白(PAAP)法作为第二染色序列,最终分别产生深棕褐色和紫蓝色反应产物。其特点在于利用A蛋白能与IgG抗体分子Fc段牢固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在进行第二序列反应显色的同时,使第一序列反应产物的染色强度得以增加。结果表明,此技术能反差鲜明地显示含有不同物质的两种细胞在同一区域内的比较分布。
刘能保刘爱民张敏海刘少纯李宏莲戴晓莉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A蛋白PAP法
蝙蝠葛碱拮抗缓激肽引起的钙稳态改变及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为研究蝙蝠葛碱(dauricine,Dau)拮抗缓激肽(bradykinin,BK)诱导的Alzheimer样钙稳态失衡及细胞骨架蛋白异常磷酸化的作用,采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结果表明,Dau(3滋mol/L,6滋mol/L)可抑制BK诱导的[Ca2+]i升高,保护BK引起的神经元代谢降低,拮抗BK引起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聚集.结果提示:Dau可拮抗BK诱导的Alzheimer样钙稳态失衡及细胞骨架蛋白异常磷酸化的作用.
王瓅王小川李宏莲王丹玲周新文王建枝
关键词:蝙蝠葛碱缓激肽细胞内钙离子浓度TAU蛋白
铅致大鼠记忆受损及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改变被引量:1
1999年
本实验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反应和穿梭箱条件性回避反应测定, 探讨了铅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铅致大鼠海马的结构改变。行为测定显示, 大鼠饮10% 醋酸铅水液之前和之后, 其进洞潜伏期 (stopthrough latency, ST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饮醋酸铅水液后, 其条件性回避反应率(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CARR)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d4- d14, P< 005), 表明大鼠饮醋酸铅水液后长时记忆不受影响, 而短时记忆受到损伤。组织化学反应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腔隙分子层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且纤维变细, 膨体减少。推测铅致大鼠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可能与海马内胆碱能纤维减少有关。
李宏莲刘能保张敏海刘少纯戴晓莉刘汉武
关键词:ACHE海马
血管加压素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也存在于中国树鼩垂体门微静脉管壁内
1998年
采用ABC免疫组化和DAB/H2O2/Ni加强技术以及兔抗血管加压素血清,观察了血管加压素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中国树垂体门脉系统的门微静脉壁内的存在。证明此纤维呈细丝状,在门微静脉壁内呈环行密集分布,可能呈螺旋形走向,纤维间界限不清,有的地方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内含有血管加压素免疫反应产物。空白对照试验和抗催产素血清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门微静脉壁内的着色反应为特异性的血管加压系免疫反应。本文讨论了门微静脉壁内血管加压素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来源、去向和与垂体前叶内其它肽能神经纤维的关系。
刘能保李宏莲张敏海刘少纯周顺长
皮质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II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在培养液中加入 10 7、10 6和 10 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 2 /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和CaMKII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Ca2+ /CaMKII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 10 6、10 5浓度的皮质酮对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Ca2+ ]i分别为 113. 1022±16. 9716、155.3794±20. 7727;CaMKII的表达也明显减少;三者的变化均显著 (P<0. 01 ),而 10 7浓度的皮质酮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 [Ca2+ ]i和CaMKI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P<0. 05)。以上结果提示,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浓度越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越大,同时也验证了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的应激激素。
孙臣友刘能保李宏莲张敏海刘少纯刘向前程少容李晓恒洪小平李辉
关键词:皮质酮CA^2+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啮齿类动物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2025年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针对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素材资源匮乏和融入不畅等问题,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为例,分析如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要点。基于专业知识和案例内容的关联点,搭建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要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叶翠芳刘向前李宏莲李和
关键词:教学案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
微管相关蛋白tau在不同年龄大鼠海马内的定位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微管相关蛋白tau和Ser396/404位点磷酸化tau在胚胎期大鼠和出生后直至成熟期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浅析与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孕18d、出生后1d、1w、2w、2m的大鼠脑冠状切面总tau(R134d)、Ser396/404位点磷酸化tau(PHF-1)的表达。结果①胚胎期大鼠海马CA区的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出生后,随着脑的发育,锥体细胞层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下降;②孕18d大鼠海马内有丰富的总tau和PHF-1tau的表达,并且海马内各区的阳性物质表达均匀,生后1d和1w两种物质表达仍然很强,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海马CA1和CA2区以锥体细胞轴突为主要成分的始层,在锥体细胞树突集中的分子层和胞核内也有少量分布,而在生后2w和2m大鼠海马内各区均未见密集的阳性产物表达。结论不同年龄大鼠海马内总tau和PHF-1tau的表达和分布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李青周金和纪浩洋张艳玲蒋诗韵傅婷汪薇曦张敏海李宏莲沈建英
关键词:海马发育
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型的学习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为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CIPP)模型构建的课堂学习评价融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选取本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6个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课程前半程采用传统讲授法(对照教学法),后半程采用融入了CIPP课堂评价的讲授法(CIPP教学法),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期末试卷分析显示,后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CIPP教学法)的主观题得分率(0.80±0.07)和前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对照教学法)的得分率(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CIPP教学法对课堂学习有帮助的占91.0%,愿意教师继续使用CIPP教学法的占72.0%。在理论课讲授时有机融入基于CIPP的学习评价,在操作上可行,其促进课堂学习的效果,也被学生认可。
周琳叶翠芳沈建英刘向前彭挺李宏莲李和宇兴江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评价讲授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