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伟
- 作品数:36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法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李亚伟
-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阿法骨化醇碳酸钙
-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二期皮片移植治疗小腿皮肤缺损
- 2010年
- 目的介绍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二期皮片移植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二期皮片移植对20例小腿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上述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结果转移肌瓣及皮片均成活,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局部外形好。结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二期皮片移植治疗小腿皮肤缺损,因其明显缩短一期手术时间、操作方便、血供可靠、易成活、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李同武军龙
- 关键词:小腿皮肤缺损
- 两种补钙方式预防孕妇骨质疏松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对比观察分期补钙和全程补钙预防骨质梳松的疗效。方法 使用钙尔奇D对B组实施全程补钙 ,对C组实施分期补钙 ,未实施补钙的A组作为对照。结果 B组和C组补钙治疗后孕妇缺钙症状发生率和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产后骨密度也高于A组 (P <0 .0 5) ,而B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采取分期补钙预防孕妇骨质梳松 。
- 李亚伟徐剀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 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2例被引量:7
- 2010年
- 闫德明李亚伟刘拥军魏戎武军龙李会奇
- 关键词:膝关节血管损伤神经损伤
- 甲亢治疗前、后骨代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了解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病人治疗前、后生化指标 ,骨密度的变化 ,观察甲亢治疗1年后骨代谢的情况。方法 选择未治疗的甲亢病人 88例与甲亢治疗 1年后病人的BMD ,血Ca、P、AKP、BGP、尿HOP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进行临床分析和研究。结果 甲亢治疗前FT3、FT4 、AKP、BGP均高于治疗组 ,TSH明显低于治疗组。甲亢治疗后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均低于治疗前组。结论 甲亢经治疗后 ,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
- 李亚伟吕涛
- 关键词:甲亢骨代谢骨质疏松
- 经小趾展肌切口治疗跟骨骨折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皮瓣技术用于跟骨外侧切口入路,取经小趾展肌切口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4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小趾展肌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抬高患肢治疗。结果术中2例确因张力高行足背切口减压1,例因高龄为缩短手术时间二期皮片移植,1例术中一期植皮,40例全部愈合良好,未出现皮瓣缘皮肤坏死。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熟悉切口周围组织解剖特点,采用经小趾展肌切口并有效保护跟外侧动脉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武军龙李彤
- 9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骨代谢的变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骨代谢的改变和机制。方法 测定 90例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及 70例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与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 10 0例健康对照组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 (BGP)、钙 (Ca) ,尿羟脯氨酸 (HOP) ,空腹及餐后 2h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组BMD明显下降 ,FBG、PBG、尿HOP均高于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 ,BMD与糖尿病的病程、FBG、PBG、尿HOP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组 ,糖尿病病程长 ,血糖高 ,BMD下降 ,比 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更易患骨质疏松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
- 李亚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骨代谢骨质疏松骨密度尿羟脯氨酸
- 急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2
- 2010年
- 刘拥军李亚伟闫德明李会奇李昊李彤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治疗跟骨骨髓炎并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10年
- 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李彤武军龙
- 关键词:外科皮瓣足底内侧皮瓣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共诊治62例三踝骨折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14~81岁,平均38.3岁。按Danis—Weber分类,B型38例,C型24例。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对于大于关节面1/4时的后踝骨折,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不使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59例背伸18°~20°,跖屈42°~50°,达正常范围;3例背伸12°~15°,跖屈40°~48°,均为术后6个月内。患者满意61例,满意率高达98.4%。结论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 闫德明李亚伟刘拥军王殿钦刘红军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