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茹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BV DNA拷贝数对乙型肝炎肿瘤患者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结果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实体瘤患者化疗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活化情况,了解初始不同HBV拷贝数患者之间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方法:87例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者,根据其初始HBV DNA拷贝数随机分为两组,即初始HBV定量≥1×103GE/m L的患者44例,43例患者初始拷贝数<1×103GE/m L;常规化疗前1 wk给予抗病毒治疗,化疗结束后维持3 mo的抗病毒治疗.结果:初始HBV DNA拷贝数<1×103GE/m L组患者的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明显优于≥1×103G E/m L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方面比较相似,而远期疗效的比较发现,低拷贝组患者其6 mo以后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相对更低,而化疗期间联合抗病毒并没有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联合抗病毒至关重要,这对于改善患者KPS、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具有深远意义.
- 陈莉林林东旭曾茹安汗祥
-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化疗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84例进行本次临床研究,其中研究组(n=30)采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FOLFOX-6治疗,对照组(n=54)采用单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隔14d治疗1次,连续治疗3-5次。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研究组的缓解率46.67%、总有效率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62.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7.0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1.0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0、15.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个月存活18例、失访2例,对照组24个月存活24例,失访3例,研究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vs.44.44%,χ2=1.867)。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曾茹陈莉林叶煌阳张映红吕晓君
- 关键词:转移性结肠癌
- 曲妥珠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卡铂(DP)化疗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96例,依据SPSS随机编号法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D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Bcl-2-Associated X蛋白质(Bax)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c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a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研究组Bcl-2更低,Bax更高(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者效果显著,可减少肿瘤标志物水平,减缓免疫功能下降速度,改善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
- 曾茹吴晓婷郭敬
-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乳腺癌细胞免疫功能
- 孢粉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孢粉素是类聚乙烯醇链通过酯键和缩醛高度交联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构成花粉和孢子的外壁,能够抵抗物理、化学、生物腐蚀,堪称自然界最坚固的有机物,被誉为植物界的金刚石。孢粉素微囊(SEC)自然界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表面含有丰富的羧基、羟基和酚基,能够功能化或者与其他纳米材料构建复合材料;其表面丰富的纳米孔道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捕获癌细胞或目标生物分子。SEC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药物载体、口服疫苗载体、影像诊断、生物传感、细胞生长支架、微反应器、微型机器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阐述了孢粉素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孢粉素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孙莉萍徐宛李孟伟曾茹翁建
- 关键词:孢粉素孢子微囊药物载体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70例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弥可保0.5mg,口服,3次/d;治疗组35例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18μg,肌肉注射,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恢复,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疗效。
- 曾茹陈莉林
- 关键词:化疗周围神经毒性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