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宪光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阵地
  • 1篇人事
  • 1篇人事管理
  • 1篇台湾问题
  • 1篇条款
  • 1篇同盟
  • 1篇主义
  • 1篇网络
  • 1篇利用网络
  • 1篇美日同盟
  • 1篇教育
  • 1篇激励机制
  • 1篇公务
  • 1篇公务员
  • 1篇公务员激励
  • 1篇公务员激励机...
  • 1篇公务员制度
  • 1篇爱国
  • 1篇爱国主义
  • 1篇爱国主义教育

机构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曾宪光
  • 1篇向冬梅
  • 1篇武喜晨
  • 1篇郑淑芬

传媒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激励理论的研究,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增无减,在中国也日益升温,“激励研究热”成了一种全球性现象。对我国公务员来说,解决激励管理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显得更为紧迫。 本文从我国公务员的激励现状入手,从理念、...
曾宪光
关键词:人事管理公务员制度激励机制
文献传递
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的强化及其对台湾问题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由蓄谋已久的“远东条款”调整为冷战后欲盖弥彰的“周边事态”,“9·11”后美日进一步将台湾问题纳入其“共同战略目标”。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的强化,为美日介入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台海局势更趋复杂,岛内“台独”分子蠢蠢欲动;周边地区军备竞赛趋势加强。
向冬梅曾宪光武喜晨
关键词:美日同盟台湾问题
利用网络优势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被引量:6
2006年
网络具有虚拟性与平等性、多元性与形象性、创新性与不可控性、双重性和导向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的特征,网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新渠道、新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郑淑芬曾宪光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