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理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21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绩效
  • 4篇绩效评价
  • 3篇循环型
  • 3篇循环型城市
  • 3篇城市
  • 2篇循环经济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赤字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区域发展差异
  • 2篇就业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就业
  • 1篇大学生就业难
  • 1篇学生就业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易理强
  • 8篇周寅康
  • 6篇金晓斌
  • 3篇王慎敏
  • 1篇黎一畅
  • 1篇张侠
  • 1篇徐健
  • 1篇黄玮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内江科技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安徽电子信息...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6
2006年
运用生态足迹时序账户对江苏省1989—2003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加剧了生态足迹的高速增长:近15年来江苏省年均生态足迹为1.615 hm2/cap,生态承载力为0.540hm2/cap,年均生态赤字为1.075hm2/cap。生态足迹日益增大的同时生态承载力却以微弱的幅度逐年下降,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增大。
易理强金晓斌周寅康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试论“校漂族”形成原因及高校就业工作思路被引量:2
2008年
近年来"校漂族"成为一个新的独特社会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探讨其成因的同时,对它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进行了分析。
易理强
关键词:就业高校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独立学院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调查发现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和当前的就业环境也是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难题,对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易理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对建设循环型城市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城市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同年份的评价水平波动性显著,评价水平最大年份值较最小年份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由于波动性显著,其变化趋势显著性较低,总的趋势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年份“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珠三角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慎敏易理强周寅康
关键词:循环型城市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珠三角城市群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与综合分区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是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状况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易理强
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探讨了生态足迹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测度过程中由静态的账户向时序分析账户在计算方法上改进以及其优点,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江苏省1989-2003年的生态足迹时序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动态的产量因子。结果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带来了...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同时对广州市1990—2004年城市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广州市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慎敏易理强金晓斌周寅康
关键词:循环型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根据循环型城市的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结果表明GDP增长、资源减量利用等指标贡献率较高,而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关指标贡献率相对较低,城市居民的决策意识亟待转变。最后提出了加快循环型城市建设进程的政策建议。
易理强张侠周寅康
关键词:循环型城市循环经济绩效评价
基于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未利用地的探讨被引量:58
2007年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未利用地”子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保护的新的分类子系统,希冀能对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方案中“未利用地”子系统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徐健周寅康金晓斌易理强
关键词: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
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4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空间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