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64层螺旋
  • 4篇64层螺旋C...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胰腺
  • 2篇脂肪型
  • 2篇肾癌
  • 2篇肾错构瘤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灌注
  • 2篇超声
  • 2篇错构瘤
  • 1篇对比剂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机构

  • 13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3篇陈晓荣
  • 13篇张珊珊
  • 11篇张旭辉
  • 6篇万华
  • 3篇徐松
  • 3篇陈涛
  • 2篇夏进东
  • 2篇曹院国
  • 1篇宋亚兵
  • 1篇罗春霞
  • 1篇王宏宇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CT和M...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部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5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结果 75例患者中,胃穿孔35例,小肠穿孔31例,6例为阑尾炎穿孔,2例结肠癌穿孔,1例结肠憩室穿孔。主要64层螺旋CT征象:腹腔游离气体量及发布,腹腔积液,腹膜炎改变。结论 64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准确率较高,通过腹腔气体、腹腔积液、腹膜炎改变对推断消化道穿孔部位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
关键词:穿孔消化道64层螺旋CT
腮腺肌上皮瘤一例
2013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发现右耳后包块3年,偶尔感觉疼痛.2个月前感觉包块有所增大而入院。
万华陈晓荣张珊珊陈涛张旭辉
关键词:腮腺肿瘤肌上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肾实质内病变病例78例,其中肾癌28例(肾癌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肾错构瘤组)5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常规CT扫描显示肾错构瘤组的杯口征与劈裂征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2.0%,而肾癌组分别为21.4%和25.0%,肾错构瘤组明显高于肾癌组(P<0.05)。CT灌注成像参数检测显示肾错构瘤组的BF、BV、PS值均低于肾癌组,而MTT值明显高于肾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错构瘤组的MVD计数与VEGF OD值明显低于肾癌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肾癌、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PS、BV、BF值和肿瘤的VEGF OD值、MVD计数有着正相关的关系(P<0.05),MTT值与VEGF OD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能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内病变内微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血流状态,且与免疫组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肾癌
肾移植患者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多层螺旋CF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见磨玻璃状影,其中7例为散在多叶分布,3例为弥漫分布.其中3例同时伴有肺部纤维化,2例合并结节,3例合并实变.结论 多层螺旋CT能为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陈晓荣王宏宇夏进东张珊珊徐松张旭辉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肺炎
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检测指标(BUN、Scr、TG、TC、HDL-C、LDL-C)的检测与CT灌注参数(BV、BF、PS、MTT)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UN、Scr、TG、TC和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皮质的BV、BF、P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型肾错构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V、PS、BUN与TC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BV、BF、PS与BUN、T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MTT与BUN、T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与血脂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时CT灌注参数也处于异常情况,可参与到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
关键词:肾功能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10例SPTP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肿瘤呈囊实性,大部分体积较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仍低于胰腺正常组织,肿瘤的假包膜完整,强化明显,密度高于或与胰腺组织相似。结论:SPTP在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为该病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SPT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徐松陈晓荣夏进东张珊珊万华罗春霞宋亚兵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S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MS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17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3枚。肠梗阻17例(17/17),肠石形态为类圆形6枚,长条状10枚,不规则型7枚,均表现为小肠粪球征。9枚位于上消化道,14枚位于下消化道。1例伴有肠系膜旋转。3例伴有肠系膜密度增高。6例肠壁增厚,3例增强肠壁强化减弱。3例伴有腹水。结论:MS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临床资料,可以对肠石性肠梗阻作定性、定位诊断。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万华曹院国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结石
小网膜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2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双下肢浮肿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查体:T36.2°,R20次/分,BP117/71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陈涛万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胃窦异位胰腺一例
2014年
病例资料 患者,女.13岁。1周前体检胃镜显示胃窦隆起性病变.于2013年7月6日入院。
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万华曹院国陈涛
关键词:异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年龄与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不同扫描方法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年龄与心率对对比剂跟踪法及预注射法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56例,Ⅰ组采用对比剂跟踪法、Ⅱ组采用预注射法进行冠脉成像。在Ⅰ组与Ⅱ组内,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年龄<60岁)、B组(年龄60~70岁)及C组(年龄>70岁);依据心率将患者分为甲组(心率<65次/min)、乙组(心率65~75次/min)及丙组(心率>75次/min)。对冠脉影像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年龄及心率与2组患者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的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患者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88.73%和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与Ⅱ组内,年龄及心率与冠脉成像质量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Ⅱ组相比,年龄与Ⅰ组患者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更为密切(Ⅰ组:r=-0.6569,Ⅱ组:r=-0.4543),而2组心率与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性相差不大(Ⅰ组:r=-0.3991,Ⅱ组:r=-0.4124)。结论与预注射法相比,年龄对对比剂跟踪法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影响较大;心率也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因素,但与扫描方法的选择关系不大;控制患者心率及对年龄较大患者选用预注射法均有助于提高成像图像质量。
徐松陈晓荣万华张珊珊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影像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