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海忠教授运用微循环理论治疗神经症临床经验总结及机制探讨
- 背景:神经症的本质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伴或不伴有躯体功能障碍,但没有明显的病理学证据。神经症临床表现可分为情绪征象、思维征象、躯体征象,临床上常见的躯体征象有: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心慌、胸闷、胸...
- 张楠
- 关键词:神经症微循环血府逐瘀汤
- 文献传递
- 邪伏膜原理论指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辨治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20年
- 温病学家吴又可的邪伏膜原理论不仅应用于湿热疫病的治疗,更是被后世灵活应用于内外妇儿及内伤杂病之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危害广大女性心身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正确认识和解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邪伏膜原理论渊源及内涵切入,探索邪伏膜原理论在SPID诊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 张萌张弛孙芮张楠王爽赵岩松
- 关键词:达原饮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RVO伴发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新生血管性眼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最严重的并发症,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新生血管形成是本病主要的病理机制。在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眼内细胞增殖的调控过程中,缺血、缺氧破坏了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间的平衡,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上调,最终导致正常组织内新生血管的长入。对于RVO伴发的新生血管性眼病,目前临床上可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凝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这些手段属于有创性治疗,可破坏视网膜正常结构、影响视功能。药物治疗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药理学研究的进展,许多VEGF阻断或抑制药物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基于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以及基于药理作用研究的中药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应优势。
- 张楠吴烈桑子瑾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新生血管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用药规律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近十年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65条,涉及中药110味,计算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川芎、香附、白芍和丹参等;得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常用药物组合,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和白芍两两组合最多;进一步聚类,得到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剂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注重补益肝肾、调理气血,所得新方组合仍需通过临床辨证运用以验证其效。
- 张萌孙芮张楠刘果赵岩松
- 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组方用药规律
- 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调节RVO兔模型凝血因子及微循环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凉血止血法及活血化瘀法调节兔RVO凝血因子及微循环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采用新西兰兔39只(共78眼),其中正常对照组3只(6眼),余36只应用光化学方法建立RVO兔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止血组、活血组、止血+活血组,每组9只(18眼),分别予生理盐水、十灰散、血府逐瘀汤、十灰散合血府逐瘀汤干预,观察血清凝血因子ATⅢ、PLG及微血管舒缩因子TXB2/6-Keto-PGF1α变化情况。结果 1.止血组在3 d以内降低ATⅢ活性,有促凝血作用;3~14 d使ATⅢ、PLG升高,有抗凝作用;28 d PLG仍升高而ATⅢ趋向正常。3~14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28 d比值上调,血管趋于收缩。2.活血组1~14 d升高ATⅢ、PLG活性,以7 d内最显著,具有抗凝作用;28 d时下调ATⅢ、PLG,有促凝作用。3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 d上调比值,血管趋于收缩。3.止血+活血组以升高ATⅢ、PLG为主,具有抗凝作用,在7 d时上调ATⅢ最明显,在28 d时上调PLG较明显。3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 d上调比值,呈缩血管状态。结论凉血止血法以极早期(3天内)促凝及早中期的抗凝和舒张血管作用为主;活血通络法以早中期的抗凝和舒血管及中后期的促凝和收缩血管作用为主;两法合用者各期均以抗凝作用为主,其早期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中晚期有收缩血管作用。三组中药对凝血及微循环调节的作用强度及时间点各有不同。
- 吴烈桑子瑾唐棠夏燕婷吴建国张楠马菊梅康玮杨迎新张国亮武丹蕾
- 关键词:活血通络法微循环调节视网膜静脉阻塞
- 雷公藤甲素抗兔眼外滤过术切口瘢痕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祛风湿类中药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P)对兔眼外滤过术后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组,丝裂霉素(MMC)组,0.2 mg/ml TP组,0.4 mg/ml TP组。每组12只,均行单眼造模。术中按不同组别局部浸润不同药物2 min,生理盐水组中未造模眼(12眼)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1 d、6 d、14 d进行眼压测量及眼前节观察,并分别于术后6d及14 d各组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制备眼球标本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结果兔眼外滤过术造模后1、6、14 d均能有效维持眼压低水平(P<0.05),其中术后6d TP两浓度组均优于MMC组及NS组(P<0.05),术后14 d高浓度TP组优于其它3组(P<0.05),而低浓度TP组优于NS组(P<0.05);两TP组于兔眼外滤过术后1、6、14 d均能有效维持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并能于术后6、14 d有效抑制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且优于NS组(P<0.01)及MMC组(P<0.05);而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P<0.01);两TP组及MMC组均能有效降低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中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术后6 d,各用药组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TGF-β1染色阳性颗粒少于NS组,呈棕黄色颗粒,而NS组呈深棕色颗粒;术后14 d,各用药组阳性颗粒与NS组大体相近,均呈棕黄色颗粒,数量较6 d组减少。结论雷公藤甲素对兔眼外滤过术切口部位瘢痕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张楠吴烈桑子瑾马菊梅杨迎新周浩川张国亮武丹蕾白文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成纤维细胞TGF-Β1
- 祛风除湿活血通痹中药有效成分在兔眼外滤过术中抗瘢痕的实验研究
- 背景青光眼(Glaucoma)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其特征是病理性眼压升高或正常眼压合并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损害。青光眼属于终身疾病,而且较大部分就诊患者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药物已经不能满足靶眼...
- 张楠
- 关键词:祛风除湿
- 文献传递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干预DR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风险条件证属中医气阴两虚、血瘀络阻的患者,共100例(200眼),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对照组无中药干预(两组观察期间均以综合疗法控制血糖),观察1年后分析DR发生情况。结果除失访者12例和因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1例外,实际纳入病例87例(174眼),其中治疗组42例(84眼),对照组45例(90眼),最终发生DR者治疗组16只眼(占19.0%);对照组38只眼(占42.2%),两组D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902,P=0.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干预治疗DR高风险患者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络阻证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延缓DM向DR的进展。
- 马菊梅张国亮杨迎新桑子瑾康玮简立张楠吴烈
-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高风险
-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腰痛辨治特点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梳理《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腰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的19条腰痛医案,分析治疗腰痛及其伴见症状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研究的19首处方中共有59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以上的共有8味药物,依次为:熟地黄、茯苓、杜仲、菟丝子、茯神、巴戟天、沙苑子、枸杞子。对药物组方规律分析可以得到药对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杜仲""沙苑子、杜仲"。治疗腰痛伴见症状以茯苓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为2次的药物中,以补肾温阳药居多。结论:《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辨治内伤腰痛,以滋补肝肾为治疗总则,且注重脾胃作用,用药不仅考虑药物功效主治作用,亦重视药物的归经及奇经作用,在腰痛中尤其重视使用督脉药。
- 杨欣欣李坤莳张楠赵岩松
- 关键词:腰痛
-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厥阴病证治研究
- 目的俞根初是主张寒温融合的代表医家。通过对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厥阴病证相关文字内容进行整理与研究,系统总结俞根初诊治厥阴病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明晰俞根初对厥阴病实质、病机与辨治的认识,追溯俞根初寒温合论治疗厥阴病的思...
- 张楠
- 关键词:厥阴病通俗伤寒论俞根初证治规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