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丽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对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W—88(人株),JH—74(草原革蜱株),TO—88(草原革蜱蜱卵株),BJ—90(中华革蜱株)及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株)进行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中国株与国际株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可见到立克次体细胞外表的粘液层和微荚膜;细胞包膜的细胞壁和胞浆膜;胞内结构的DNA丝和核糖体。在固定液中加入相应的免疫血清用钌红细胞化学染色,在立克次体表面可见有肥厚的纤维状物(亚晶格状表面层)围绕的粘液层,经乙醚提取的立克次体标本粘液层消失,而用泛影(?)胺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立克次体标本仍有粘液层存在,此为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提供了必要条件。
- 范明远毕德增张健之张曼丽吕秀华辜文洁
- 关键词: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中国分离株
- 中国北亚蜱传斑点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1
- 1992年
- 作者报告建立和应用包括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DNA同源性杂交、DNA酶切图谱、脂肪酸气-质谱及免疫电镜在内的一套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对我国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病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证明在新疆精河县、内蒙呼盟陈旗及北京昌平县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北亚热)的自然疫源地;(2)在我国首次从北亚热病人中分离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An-84,Se-85、W-88 3株),从草原革蜱(FT-84、MT-84 2株),中华革蜱(BJ-90 1株),草原革蜱蜱卵(TO-85 1株)也分离出同一性质立克次体,自易感人群、传播媒介和传染源3个环节中都找到了病原学证据;(3)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上述7株分离株和1株国内参考株(草原革蜱JH-74株),在分类学上确定了它们均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种(Rickettsia sibirica)。在我国东经80~135°,北纬40~50°广大地理范围内,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确证和新发现了一个病种——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 Asia Tick Borne Spotted Fever)。
- 范明远于学杰毕德增赵立成张曼丽宗定国蒋岳新刘清淮白海春张启周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斑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