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明
作品数:
21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铁道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铁道部科技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苏宁
南京铁道医学院
韩月明
南京铁道医学院
尹克铮
南京铁道医学院
张瑞英
南京铁道医学院
黄培林
扬州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3篇
细胞
9篇
乳腺
8篇
乳腺癌
8篇
腺癌
7篇
基因
6篇
肿瘤
6篇
癌细胞
5篇
白细胞
5篇
大鼠乳腺
4篇
细胞系
4篇
癌细胞系
4篇
白细胞介素
3篇
乳腺癌细胞
3篇
三苯氧胺
3篇
逆转
3篇
逆转录
3篇
逆转录病毒
3篇
转录
3篇
细胞株
3篇
腺癌细胞
机构
21篇
南京铁道医学...
2篇
江苏省人民医...
2篇
中国药科大学
1篇
武警总医院
1篇
扬州医学院
作者
21篇
张晓明
12篇
苏宁
8篇
韩月明
5篇
张瑞英
5篇
尹克铮
4篇
黄培林
3篇
陈平圣
3篇
单祥年
2篇
王学浩
2篇
史志英
2篇
杜竞辉
1篇
刘东风
1篇
房广英
1篇
曹荣月
1篇
孙耀明
1篇
朱森林
1篇
张东生
1篇
蒋清
1篇
金月玲
1篇
孙跃明
传媒
7篇
南京铁道医学...
3篇
中华病理学杂...
2篇
癌症
2篇
东南大学学报...
1篇
中国肿瘤临床...
1篇
苏州医学院学...
1篇
肿瘤防治研究
1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实用癌症杂志
1篇
中国肿瘤临床
1篇
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
1篇
2000
3篇
1999
4篇
1998
3篇
1996
4篇
1994
2篇
1992
1篇
1991
2篇
1990
1篇
1989
共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大肠肿瘤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基因表达的研究
1999年
目的探讨HPV16和HPV18感染及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和HPV18DNA深外分别在40例大肠癌和30例大肠腺瘤组织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探测HPVDNA。同时,采用SABC法检测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受检大肠腺瘤组织HPVDNA阳性8例(27%),其中HPV16DNA5例,HPV18DNA3例,主要见于管状绒毛状腺癌和绒毛状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19例(4%),其中HPV16DNA14例,HPV18DNA5例。HPVDNA主要见于肿瘤细胞核中,少部分见于胞浆中。大肠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癌,且腺痛中HPV16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腺瘤。大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48%;腺癌的阳性率则为16.2%。结论HPV16.18型感染并整合至宿主细胞DNA中可能导致P53基因突变与大肠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黄培林
金月玲
李俐
史志英
尹克铮
张晓明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大肠肿瘤
原位杂交
P53
稳定表达lacZ基因的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
1998年
细菌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此酶可将显色物质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Xgal)水解成靛蓝色产物,故可用Xgal监测LacZ基因转导的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法(FACS)分类中转导细胞内半乳糖苷酶可将荧光素双半乳糖吡喃...
张晓明
苏宁
关键词:
乳腺癌
LACZ基因
基因表达
癌细胞系
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
1994年
用抗S-100蛋白抗体的ABC免疫酶标法对81例大肠癌组织内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DC)进行定量观察,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揭示S-100阳性DC是一种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细胞。肠癌中S-100阳性DC浸润密度可反映机体局部抗肿瘤免疫在肿瘤演进的某一时期中所发挥的作用。
黄培林
张晓明
张瑞英
沈晨钟
关键词:
阳性
S-100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免疫
大肠癌
预后
大肠肿瘤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分子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探讨HPV16和HPV18感染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和HPV18DNA探针分别在40例大肠癌和30例大肠腺瘤组织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探测HPVDNA.结果受检大肠腺瘤组织HPVDNA阳性8例(27%),其中HPV16DNA5例,HPV18DNA3例,主要见于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19例(48%),其中HPV16DNA14例,HPV18DNA5例.HPVDNA主要见于肿瘤细胞核中,少部分见于胞质中.研究表明,大肠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且大肠绒毛状腺瘤中HP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管状腺瘤,阳性率接近高分化腺癌.结论HPV16。
黄培林
陆伦根
史志英
尹克铮
尹克铮
关键词:
遗传学
乳头
瘤病毒
大肠肿瘤
逆转录病毒介导IL-2基因导入肝癌细胞的研究
1996年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A317/LNC-IL-2所产生的含有IL-2基因及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重组病毒,经共培养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株。IL-2基因受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调控,转染后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类毒性药物G418(400ug/ml)培养基内培养、筛选30天,结果果转染率约为1~2%。对存活下来的转染有IL-2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从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对外源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MMC-7721肝癌细胞在IL-2基因转染前后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活性检测发现转染后为转染前的20~30倍;逆转录PCR分析显示转染后的IL-2mRNA量明显高于转染前。研究表明我们已成功地将IL-2基因导入肝癌细胞并获得持续、稳定、高效表达。
王学浩
孙耀明
杜竞辉
单祥年
单祥年
张晓明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白细胞介素
免疫疗法
小切口胸腺吸除术
1989年
胸腺是机体内产生免疫力的最主要场所,是 T 淋巴细胞的发源地,而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是由细胞介导的,其中 T 淋巴细胞是首要的参加者,曾有实验证明:初生小白鼠切除胸腺后在6周龄时做胸导管插管术显示淋巴细胞的排出量在引流初24~48h 期间仅为同龄同品系正常小鼠排出量的1~3%,说明血液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导致了细胞性免疫反应的低下。
张晓明
韩月明
苏宁
关键词:
小切口
胸导管
肿瘤移植
细胞介导
插管术
白细胞介素2基因治疗耐三苯氧胺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1998年
为探讨耐三苯氧胺(Tamoxifen,TAM)乳腺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在体外将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导入耐TAM大鼠乳腺癌细胞株Y2,并进行了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同亲代Y2细胞比、基因修饰的YIL-2细胞形态和细胞生长特性发生改变。PCR显示IL-2基因成功地整合到YIL-2细胞内。YIL-2细胞(2.0×106个/只)在大鼠右腋皮下失去致瘤性,并阻断等量混合的Y2细胞的致瘤性,但阻断作用随亲代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减弱。同样数量无IL-2基因转移的Y2细胞致瘤率为100%。结果表明YIL-2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
朱森林
苏宁
房广英
张瑞英
张晓明
韩月明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2
耐药细胞株
人乳腺癌细胞系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导及成瘤性研究
被引量:1
1996年
由于人白细胞介素2(hIL-2)在体内能刺激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我们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编码hIL-2基因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并研究转导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在动物体内的成瘤性。Southern杂交法显示原病毒基因已整合到转导细胞基因组内。ELISA法证实106个转导细胞在24小时内分泌高达15nghIL-2。逆转录PCR出现mRNA表达。hIL-2基因转导细胞在裸鼠体内失去成瘤性,并阻断混合接种的亲代细胞成瘤性。此研究提示IL-2基因转导的瘤细胞可能作为治疗肿瘤的疫苗。
苏宁
张晓明
James
A Zwiebel
关键词: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2
基因转导
免疫疗法
逆转录病毒介导IL-2cDNA治疗小鼠淋巴瘤的研究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转基因小鼠淋巴瘤体内成瘤性。方法 :体外将hIL 2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瘤p3 88细胞。用PCR、RT PCR、dotblot法检测hIL 2基因在细胞内的整合及表达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法检测转导细胞hIL 2分泌。体内试验将动物分为A9组、对照组和体内转染治疗组 3组。 17d后处死所有动物 ,观察肿瘤生长状况。结果 :hIL 2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小鼠p3 88细胞基因组内。p3 88/IL 2细胞分泌的hIL 2量为 3 7.4U·ml-1。A9组和体内转染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明显减小 ,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IL 2基因经体内或体外法转入p3 88/IL
鲁晓萱
曹荣月
苏宁
张晓明
蒋清
单祥年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淋巴瘤
HIL-2
耐三苯氧胺大鼠乳腺癌细胞株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3
1994年
应用改良Salmon-Hamburger双层琼脂培养法,通过对SHZ-88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分离出一株耐三苯氧胺的大鼠乳腺癌细胞株——Y2细胞。该细胞株为单层贴壁生长,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染色体分析表明)其众数范围为80~95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指数(PI)为61.5%,DNA指数(DI)为1.955,系流式DNA异倍体,同时只有一个DNA干系,说明耐药细胞具有单克隆来源的特性。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率实验均提示耐药细胞对三苯氧胺的敏感性较原代细胞降低(P<0.01)。本细胞株的建立将有助于阐明对三苯氧胺的耐受机理,并可作为寻找和筛选抗耐药肿瘤药物的模型。
尹科祥
苏宁
张晓明
韩月明
关键词:
三苯氧胺
乳腺癌细胞株
DNA异倍体
DNA指数
克隆形成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3页
<
1
2
3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