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亭

作品数:57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14篇蛋白
  • 14篇血清
  • 14篇妊娠
  • 10篇妇女
  • 8篇妊娠妇女
  • 7篇病原学
  • 6篇糖化
  • 6篇糖化血清蛋白
  • 6篇耐药
  • 5篇阴道
  • 5篇阴道念珠菌
  • 5篇阴道念珠菌病
  • 5篇念珠菌
  • 5篇念珠菌病
  • 5篇细胞
  • 5篇耐药率
  • 5篇耐药率分析
  • 5篇病原学特征
  • 4篇蛋白原
  • 4篇血小板

机构

  • 5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0篇温州医学院
  • 4篇焦作市第二人...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57篇张德亭
  • 11篇卢洁
  • 10篇许锴
  • 9篇吴晓鸥
  • 9篇金青
  • 9篇童郁
  • 8篇罗涛
  • 7篇陈益川
  • 7篇潘利琴
  • 6篇夏淑琦
  • 6篇郑加永
  • 6篇赵秘胜
  • 6篇叶玲丽
  • 5篇戴丽亚
  • 5篇连国军
  • 5篇戴利亚
  • 5篇曹建明
  • 3篇金艳慧
  • 3篇李君
  • 3篇潘丽琴

传媒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2007年浙...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2007年浙...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T合并妊娠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HT的病理特点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组织破坏。妊娠是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现象,正常妊娠时母体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免疫耐受,即妊娠免疫耐受,保护作为半同种移植物的胎儿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而成功妊娠。
卢洁许锴张德亭戴利亚
关键词:血T淋巴细胞亚群妊娠妇女细胞因子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浸润同种异体移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974年 Lin 等首次在孕妇血液中检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并发现低浓度 PAPP-A 与胎盘功能异常有关。后来研究发现,PAPP-A 可...
张德亭卢洁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核型异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胎儿宫内发育放免法胎盘蛋白
文献传递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于术前、术后6小时、3天、7天分别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小时,血浆TF、TpP、D-D、P-S、TAT水平高于术前,TFPI、PAI-1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3天TF、TpP、D-D持续升高,PAI-1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S、TA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7天TpP、TAT、P-S、TFPI、PAI-1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F、D-D与术前比较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良性疾病、非肿瘤手术患者除TF、PAI-1术后6小时高于术前外,上述标志物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妇科、泌尿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6小时处于凝血与纤溶激活的高水平;术后3天以高凝状态为主,术后7天上述标志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良性疾病患者术后6小时分子标志物处于轻度高凝状态。
叶玲丽夏淑琦张德亭陈乐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围术期TPPTATTFPIPAI-1
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铬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铬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健康人和孕妇血清铬的测定。方法:血清用1.0%TritonX-100和0.6%Tween80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稀释后,以硝酸钯为基底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铬含量。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2μg/L~6.00μg/L,平均回收率为99.9%,批内和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4%~4.81%和3.11%~5.32%。结论: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及准确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夏淑琦吴晓鸥潘利琴张德亭陈维增罗涛
关键词:血清表面活性剂石墨炉原子吸收
293例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率分析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为白念珠菌感染。妇女在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可高达30~40%,为了解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特征,及...
吴晓鸥张德亭罗涛戴丽亚金青
关键词:耐药率光滑念珠菌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感染妊娠妇女病原学特征
文献传递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水平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活性表达关系研究
近年来研究指出老年女性体内 FG 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英国 Leng 等及基础医学的研究也证实[3]血浆 FG、LP(a)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FG 的作用关键环节是与活化的血小板膜上 GPⅡb...
叶玲丽潘丽琴张德亭赵秘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者活性表达纤维蛋白原
文献传递
293例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率分析
目的:通过对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来了解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超显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科玛嘉念...
吴晓鸥张德亭罗涛戴丽亚金青
关键词:阴道念珠菌病妊娠妇女抗真菌药物白念珠菌耐药率
文献传递
以DA-64为色原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
2007年
目的研制、评价以N-(羧甲基氨基羰基)-4,4-二(甲基氨基)-联苯胺[DA-64]为色原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试剂盒,以用于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方法糖化血清蛋白被蛋白酶消化产生果糖氨基酸,果糖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于果糖氨基酸产生H2O2,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DA-64反应,使DA-64转变为一种绿色的产物,此产物含量与样本中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成正比。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6-180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9%,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41,与Diazyme Laboratores酶法测定试剂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994X+3.88,r=0.9790,P>0.05。76例健康人糖化血清蛋白为195.80-295.52μmol/L(x±2s)。配制的果糖氨基酸氧化酶法液体试剂在2-8℃保存至少稳定6个月。结论用以DA-64为色原果糖氨基酸氧化酶法试剂盒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陈益川连国军张德亭曹建明
关键词:糖化血清蛋白试剂盒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因CAP住院的患儿146例,取其鼻咽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静脉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项呼吸道病原谱IgM抗体,分析其结果。结果146份标本中阳性标本88份,占60.3%,其中:病毒阳性率43.8%,细菌阳率27.4%,混合感染阳性率11.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34.4%),副流感病毒(PIV)19例(29.7%),腺病毒(ADV)16例(25%),柯萨奇病毒(COXV)7例(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3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5.0%),肺炎链球菌6例(15.0%),大肠埃希菌3例(7.5%),其它绿脓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副流感杆菌等6例(19.4%)。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1~6个月)病毒感染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
林加斌张淑芬项跃林张德亭陈杨芳
关键词: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
外周血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浆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初步探讨其外周血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治的价值。方法将86例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3组,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组。采集外周血,分别检测ALT、AST、总胆红素(TBIL)、cccDNA、HBV-DNA。结果三组血浆cccDNA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个核细胞cccDNA 7个标本阳性,血浆cccDNA与HBV-DNA、ALT、AST、TBIL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402、0.450、0.221。结论血浆cccDNA在乙型肝炎患者的各个病程有显著性差异,单个核细胞cccDNA储存池确实存在但浓度较低难以检测。血浆cccDNA与HBV-DNA、ALT、AST相关,但与TBIL无明显相关。
许锴张德亭郑加永柳牡丹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