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 作品数:3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反思杰克·伦敦的社会主义思想
- 2013年
- 杰克.伦敦的社会主义信仰夹杂着很浓的个人主义和种族主义;文章反思了杰克.伦敦生命后期革命热情和创作退化的客观原因,得出结论:杰克.伦敦是一个思想倾向异常复杂的作家,我们绝不能按照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标准去要求他。
- 马玉张宝林
-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种族主义
- 学术解魅与反抗虚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被引量:3
- 2013年
- 一、关于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问题
张宝林(以下简称张):赵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的委托,利用这次来社科院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对您做一次学术专访。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台华文文学、当代理论和翻译文学这三个领域。在《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您曾写道:“前两个领域的著作较有反响,独有翻译研究应者寥寥”。
- 赵稀方张宝林
- 关键词:学术翻译文学研究研究员虚无反抗
- 美国文学译介与中国现实关怀--论《现代·现代美国文学专号》兼容并包的立场被引量:2
- 2014年
- 在"红色的30年代",《现代》杂志"现代美国文学专号"的美国文学译介实践具有鲜明的兼容并包的立场。编者在阐释美国现代文学时,突出了其自由精神、创造精神、独立性和现代性,塑造出了全新的美国文学形象。这是中国现代的美国文学塑形史上出现的一次重大变化。编者基于多元共存的话语立场,以开放的译介姿态呈现美国现代文学的多元生态,与当时中国文坛偏重左翼文学的译介取向有显著差别。这次译介实践也具有深切的中国现实关怀意识,体现了编者与功利主义文艺主张和潜在的霸权话语展开对话的冲动,蕴含着他们对中国文学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演进的思考与想象。
- 张宝林
- 关键词:美国文学文学译介兼容并包现实关怀现代文学
- 《在路上》:绝望还是希望
- 2008年
- 在"垮掉一代"的文学中,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为比较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有两个并存的主题:一个是显性的,即表面的绝望;另一个是隐性的,即深层的希望。但是,在阅读和评论这部作品时,我们往往囿于"垮掉"所暗示的消极因素,从而忽视了被遮蔽的希望主题。其实,该作品在表面的绝望下面隐藏着热切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宗教追寻母题的使用使作品具有了更厚重的文化意义。
- 张宝林唐若冰
- 关键词: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绝望
- 美国短篇小说创作特征管窥
- 2007年
- 综观二百多年的美国文学史,短篇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并产出了丰硕成果。在短篇小说的创作历史中,美国作家既遵循光荣的传统又富于锐意的创新精神,从而使美国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征。
- 李建成张宝林
- 关键词:美国短篇小说
- 从《最后一个匈奴》到《盘龙卧虎高山顶》——谈“文学陕军”首部“触电”作品的改编问题
- 2014年
- 文学和影视剧作为两种重要的艺术类型,虽有共同之处,但在叙事手法、审美需求、价值评判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一部成功的影视改编作品必须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审美和价值评判上的平衡。将《最后一个匈奴》和它的影视改编版本《盘龙卧虎高山顶》加以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在从文本到图本的转化过程中,改编者在叙事的手法、情节呈现的侧重点、审美价值的追求等方面都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动,其中无不体现着消费文化时代的价值诉求对影视改编的宰制。
- 张宝林
- 关键词:影视改编影视剧作文化时代叙事结构艺术类型
- 《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对中国杰克·伦敦研究的影响
- 2007年
- 欧文·斯通的《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杰克·伦敦传记。它在对我国的伦敦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影响。针对我国杰克·伦敦研究出现的一些误区,有必要在重新反思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打破定势批评模式,消解传统评价观念,推陈出新,将我国的伦敦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 张宝林张燕
- 并非“第一人”——重评鲁迅的厄普顿·辛克莱译介被引量:1
- 2022年
- 在“红色三十年代”,中美左翼文学界展开了丰富的事实交流和深入的精神互动。有些学者高度肯定鲁迅译介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译介辛克莱的“第一人”。然而,不少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此观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某些逻辑推定并不成立。辛克莱至迟于1915年1月“进入”中国。在鲁迅之前,《礼拜六》派文人、沈雁冰、郁达夫、陶孟和、汪英宾、徐霞村等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已经做过相关译介工作,构成了“红色三十年代”中国出现“辛克莱热”的重要“前史”。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对这一“前史”展开还原和阐释,有助于重新评价鲁迅的辛克莱译介,全面梳理现代中国的辛克莱接受史。
- 张宝林
- 关键词:左翼文学文学关系
-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中的美国战争小说被引量:1
- 2011年
- 美国战争小说、美国战争与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关系。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从文学与历史及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剖析美国战争小说对美国历史及文化的建构和解构功能及其表现形态。
- 王茹花张宝林
- 关键词:美国文化新历史主义解构
- 美国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
- 2015年
- 在现代中国努力借鉴异域文化资源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鲁迅、老舍、冰心、闻一多等一大批作家频频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美国,积极参与了美国书写,构建出了形态各异的美国形象。这既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历史和文化现象。然而,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与现代作家想象美国的复杂性、叙述美国的丰富性根本不成正比。因此,美国书写依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亟待大力开掘的领域。关注中国现代作家的美国书写,既有利于扩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入剖析现代文人的复杂心灵状态,又有利于"返回历史现场",重新思考现代中国的艰难文化选择和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还有利于发挥学术研究的社会文化关怀功能,使现代文学研究与当下价值重建产生意义关联。
- 张宝林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