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42.AG490抑制K562细胞增殖过程中降低PHLPP蛋白的表达
- 闫朝奇张丽君
- 文献传递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复杂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5例MDS患者中有2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阳性率占68.6%。其中6例出现5号染色体单体或5号染色体长臂丢失;4例出现7号染色体单体或7号染色体长臂丢失;1例出现等臂7号染色体;2例出现8号染色体三倍体;3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2例出现16号染色体倒位;5例出现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t8;21)(q22;q22),(t7;?),der(19)(t19;?)(q13.3;?),der(9)(t9;?)(p11;?)(t6;9),(t8;14),(t1;8)。结论:FISH技术在MDS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对MDS准确诊断分型、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乃至对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张丽君王艳萍卢香兰何娟李艳翟明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核型
- GRHL-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正>目的:研究颗粒感头状基因-3(GRHL-3,Grainy head-like 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标本采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
- 李丽美张丽君
- 关键词: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中心型
- 文献传递
-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或rapamycin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PH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或rapamycin分别作用于人类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Akt、Akt、PHLPP蛋白的表达。结果:Wortmannin以时间以及剂量依赖方式抑制K562、HL-60细胞的增殖(P<0.05),48 h的IC50值分别为(187.6±48.4)、(185.5±48.1)nmol/L。100 nmol/L wortmannin作用于K562细胞、50nmol/L wortmannin作用于HL-60细胞12和24 h后,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细胞显著升高[(12.4±0.7)%、(17.6±2.3)%vs(5.0±0.6)%,P<0.05;(11.0±0.2)%、(17.9±1.6)%vs(6.8±0.4)%,P<0.05]。Wortmannin分别作用于K562、HL-60细胞12、24、36 h后,p-Akt、PHLP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apamycin同样可使K562、HL-60细胞中PHLPP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同时降低其PHLPP蛋白的表达。
- 闫朝奇张丽君高峰潘登王萍萍王亚柱
- 关键词:WORTMANNINRAPAMYCIN白血病
- CD64指数、降钙素原与细胞因子在脓毒症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与细胞因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病房85例感染患者,其中脓毒症患者62例,非脓毒症患者23例,分别统计CD64指数、PCT、细胞因子等资料;同期健康者100例作为CD64指数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64指数在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脓毒症感染组相比,CD64指数、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在脓毒症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PCT、CRP、IL-6及四者联合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30、0.737、0.493、0.813;脓毒症组抗感染治疗好转后,CD64指数、PCT、IL-6、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4指数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诊断脓毒症时,CD64指数优于PCT、CRP及IL-6,但四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佳。监测CD64指数、PCT与细胞因子对脓毒症患者疗效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 张艳富威张丽君王亚柱颜晓菁王萍萍
-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
- 非白血病性肥大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本文报道了1例非白血病性肥大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肥大细胞白血病是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异质性很强,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来改善患者生存。
- 王静高峰张丽君
- WWP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多柔比星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WWP2基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转染分别在ALL细胞系Jurkat中敲减和过表达WWP2基因。在多柔比星(dox)作用下,通过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及ROS染色等实验方法检测Jurkat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敲减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产生活性氧物质增多;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产生活性氧物质减少。敲减了WWP2基因的Jurkat细胞对dox更敏感,而过表达WWP2基因的Jurkat细胞对dox敏感性降低。结论WWP2能够增强ALL细胞系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可能作为癌基因调控ALL的发生发展。WWP2基因的表达水平能影响Jurkat细胞对dox药物的敏感性,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 徐海琪黄心悦张丽君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凋亡多柔比星
- 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方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 分析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方案与传统单药方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7年9月)中,纳入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或达那唑方案与传统单药方案治疗IT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经培训的研究人员按照关键词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剔除无法利用及质量不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后,采用R软件对rhTPO方案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或达那唑治疗方案与传统单药方案治疗ITP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并且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10篇文献的10项RCT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的ITP患者为62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为319例,对照组为306例.10篇文献的10项RCT的Jadad评分均较低,属于低质量RCT.本研究对10篇文献治疗ITP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近期显效率比较:7篇文献共计纳入420例ITP患者的7项RCT异质性检验结果示,各RCT间具有相对较高异质性(I2 =62.3%,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95,95%CI:1.37~6.37,P=0.06).去除大剂量地塞米松干扰因素后,5篇文献共计纳入287例ITP患者的5项RCT间具有轻度异质性(I2 =45%,P=0.12).去除干扰因素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28,95%CI:2.95~9.44,P<0.000 1).②近期良效率比较:6篇文献纳入358例ITP患者的6项RCT间具有轻度异质性(I2 =38%,P=o.1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良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82~2.07
- 闫朝奇由国平冷青张丽君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类达那唑META分析
- 鞍山地区2013年1月~2018年1月血友病诊疗的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辽宁鞍山地区64例登记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年龄、替代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登记诊疗的64例鞍山籍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均为男性,住院可统计患者47例,血友病A 43例,血友病B 14例。27例(57.45%)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初次确诊中位年龄为5岁,诊断时机与首次出血程度相关(P=0.0033)。住院患者中18例(38.30%)存在不同程度关节畸形。登记患者大部分以按需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并无严格预防治疗者。结论鞍山地区64例血友病患者存在确诊年龄延迟及替代治疗不充分的现象,获得诊断时机与首次出血程度相关,关节畸形发生率高。
- 闫朝奇冷青由国平张丽君
- 关键词:血友病关节损伤
- 评价全身FDG-PET/CT在诊断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PET-CT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结果诊断淋巴瘤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淋巴瘤患者的详细临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淋巴瘤细胞起源、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行为状态、有无B症状、血LDH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涂片结果、免疫分型结果、骨髓活检结果以及详细的PET-CT影像学描述等。根据不同临床信息为患者进行详细分层,评价影响PET-CT中骨髓摄取葡萄糖的因素、影响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因素。设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阳性为对照,探究PET-CT在诊断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中的价值。分别探讨PET-CT对于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的差异。结果:在性别、病理类型、细胞起源、有无B症状及骨髓浸润等不同分层中,只有淋巴瘤骨髓浸润与PET-CT中骨髓葡萄糖摄取有密切相关性(P=0.002)。而骨髓浸润与年龄(P=0.017)密切相关。设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阳性为对照,PET-CT检测淋巴瘤总体骨髓浸润的敏感度为54.3%、特异度为80.5%、准确度为74.5%,并且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显著。PET-CT可以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共同指导淋巴瘤临床分期。结论:PET-CT中的骨髓葡萄糖摄取对淋巴瘤骨髓浸润及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中,PET-CT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的一致性不尽相同。PET仍不能完全取代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
- 黄心悦王晓雪张丽君
- 关键词:PET-CT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免疫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