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河
- 作品数:183 被引量:7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民为邦本”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别约请专家学者对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予以解读,阐释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底蕴、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本期介绍“民为邦本”思想。
- 左玉河
-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民为邦本天下观厚德载物革故鼎新为政以德
- 互鉴共赢:历史学与各专门学科的交叉渗透被引量:11
- 2016年
- 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是建立起与各专门学科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学科渗透。双向互动意味着不仅各专门学科借用历史学的方法开拓新的领域,而且历史学自觉地借用各专门学科的概念、理论及方法来从事史学研究。
- 左玉河
- 关键词:学科渗透历史学共赢史学研究
- 历史虚无主义认识论误区的学理辨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对某项历史采取轻蔑的、批判的、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重大误区。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态度,是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学术理论界进行了严厉批评。
- 左玉河
-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认识论
- 西学移植与中国现代学术门类的初建被引量:20
- 2001年
- 晚清时期西方学术各门类传入中国后引起中国传统学术门类分化。中国人所接受 的西方学术门类体现出明显的“移植”色彩。西学的传入不仅使中国缺乏的学术门类得到“ 移植”,而且也促使中国固有学术门类内部的变化,中西学术被整合在一种新学术体系之中 。
- 左玉河
- 关键词:学术体系
- 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被引量:7
- 2014年
- 鸦片一役,惊醒了有识之士的天朝梦。遇“千年未有之强敌”、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出路何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借西洋坚船利炮挽天朝危局的呼声,与中外相安、+年无事的暂时稳定,汇成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洋务运动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点。甲午战争是对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所做的一次总检验,
- 左玉河
- 关键词:中国早期现代化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顿挫天朝
- 陈独秀:有革命家气质的启蒙思想家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五四精神的重要阐释者,陈独秀视伦理觉悟为国人最后之觉悟,形成了从思想文化入手根本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基本路向。他坚信孔子之道不合现代生活,对儒家纲常名教进行猛烈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抹杀孔子及儒学的历史价值。他以"不容他人之匡正"的强硬态度来推进文学革命,体现出一位具有革命家气质的思想家的魄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思路,是以启蒙为手段来达到政治救亡的目的,故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从来没有忘记过政治救亡,更没有脱离当时的实际政治活动。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之放弃了西方的民主主义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主要是由于他接受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论述,以阶级分析方法看待民主问题,将民主区分为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并致力于追求真正的民主和更广大的民主——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多数人的民主。
- 左玉河
-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启蒙
-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动力、机制及路径被引量:11
- 2023年
- 中华文明走上现代之路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嘉道以后兴起的经世思潮的内在推动,另一方面则来自鸦片战后西学东渐之持续推助。尽管中国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现代文明构建的核心准则,但长期以来未能处理好民主科学的内容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或偏于欧化甚至极端主张全盘西化,或趋于文化保守甚至主张文化复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将所要创建的中华现代新文明,定位为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而具有深厚民族根基和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明,找到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目标和新路径,开辟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新文明形态的广阔道路。
- 左玉河
- 关键词:中华文明西学东渐
- 抗日根据地的财经管理制度
- 2015年
- 抗日根据地为加强财政金融的统一管理,先后颁布了许多法规,逐渐建立了包括会计、审计、金库、公产管理在内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审计制度作为财政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配合根据地财政工作统一领导、统筹统支起了重要作用;金库作为根据地财政预算资金的出纳机关,对统筹统支、保障战时供给、减少支出,杜绝各级政府机关擅自动用公款等不良现象,发挥了积极作用。抗日根据地日趋完善的财经管理制度,为支撑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左玉河
-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财经
- 试论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
- 李泽厚指出:"民粹主义有两个相互结合的特色,一是痛恨资本主义,希望避免或跳过资本主义,来建立社会主义或理想社会;一是把这希望放在农村和农民身上。"具有忧国忧民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熏陶,很容易出现用传统...
- 左玉河
-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毛泽东民粹主义
- 文献传递
- 多元史观与多样化的通史书写被引量:3
- 2018年
- 编者按:重视通史编撰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在民国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形成了中国通史编撰的热潮,撰写了众多有影响的中国通史著作。这些通史著作,与中国传统史家编撰的通史著作有着根本区别。这种区别既体现在因历史观的转变而引起的对中国历史理解的不同,也体现在因体裁的变革而出现的书写方式的不同。民国时期的中国通史书写,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既有许多依据进化史观审视中国历史转进程而书写的通史著作,也有许多依据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而书写的通史著作,还有不少接受民生史观、文化形态史观、民族文化史观影响而书写的通史著作。多样化的通史书写体现了多样性的历史认知和多样化的书写方式。民国时期中国通史书写的诸多经验,颇值得深入探究。这里选载的三篇文章,便是集中研讨的初步成果,本刊期待更多学者参与讨论。
- 左玉河
- 关键词:中国通史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