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旺
- 作品数:41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水稻新品种淮稻14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 2013年
- 淮稻14号,原名"淮66",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276//淮6222/3726杂交,于2009年育成,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淮安市金太阳种业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中熟中粳稻品种。本文探讨了淮稻14号高产栽培技术的几种示范,即简化旱育秧技术、机插秧大壮苗技术、水稻合理施肥与控水技术。
- 孔宪旺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 不同种植制度对稻田旱作季节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的CH4汇。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除受到N肥和种植制度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施N处理显著促进了N2O排放,降雨后N2O排放明显。小麦和油菜施N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51和13.47μg.m-2.h-1,季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87.31和59.48 mg.m-2,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休闲处理。不同作物种类间N2O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N2O季节累积排放量则表现为小麦显著高于油菜。各处理综合温室效应(100 a)依次为:OR-N>W-N>W-ck>fallow>OR-ck。各施N处理综合温室效应以N2O为主,但各无N处理则以CH4为主,也不容忽视。
- 黄太庆马煜春熊正琴孔宪旺余丰毅
- 关键词:CH4N2O稻田旱作
- 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 袁彩勇袁生堂王健孔宪旺
- 关键词:超级稻选育栽培技术
- 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4号的特征特性与应用
- 2014年
- 淮稻14号(原代号:淮6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淮276//淮6222/泗稻10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淮稻14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加快淮稻14号的推广应用。
- 王健袁彩勇孔宪旺李刚高平中
- 关键词:栽培应用
- 中粳稻淮稻13号选育分析
- 2011年
- 介绍中粳稻淮稻13号的选育结果和育成技术,分析了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的措施,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王健袁彩勇孔宪旺
- 关键词:中粳稻选育
- 中粳稻新品种隆粳968的选育与机插高产栽培
- 2017年
- 隆粳96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江100/8994后代品系为母本、以甬18/淮稻6号后代品系为父本配组,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在总结前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隆粳968高产技术指标、具体栽培措施,探讨并提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隆粳968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健袁彩勇李刚孔宪旺徐卫军
- 关键词:选育
- 淮稻11号(淮276)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淮稻11号是从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优良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淮北和沿淮稻区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十字"栽培法是构建淮稻11号高质量群体,争足穗、攻大穗、强根壮秆、增粒增重、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效栽培方法。
- 袁生堂袁彩勇王健孔宪旺刘廷桂
- 关键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湖南地区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下双季稻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规律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湖南双季稻稻田不施氮(NN)、当地常规(FP)、高产高效(YE)、再高产(HY)、再高效(HE)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温室气体(CH4、N2O)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累积排放量变化为(206.5±37.5)kg·hm-2(FP,早稻)~(490.5±65.7)kg·hm-2(HE,晚稻),N2O-N累积排放量变化为(0.08±0.05)kg·hm-2(NN,早稻)~(0.326±0.15)kg·hm-2(HY,晚稻).不同栽培模式对CH4和N2O的排放都有显著影响(p<0.05).HE模式CH4排放显著高于其他模式62%~87%(p<0.05),尤其是晚稻季节;除NN模式外,其他4种模式间N2O排放差异不显著.冬季休闲期也是CH4和N2O排放的重要时期,分别占全年排放量的9.7%~19.7%和42%~62%.CH4主导了稻田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综合温室效应,在各模式中均占95%以上.施氮肥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强度(GHGI).在5种模式中,YE和HY模式温室气体强度较小,HY模式下仅为(0.97±0.16)kg·kg-1(以每kg产量排放的CO2当量计).因此,与FP模式相比,YE和HY模式既能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也能减缓温室效应;但HE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较高,在实际应用前尚需进一步研究.
- 孔宪旺刘英烈熊正琴马煜春张啸林秦建权唐启源
- 关键词:CH4N2O
- 淮稻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2009年
- 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 王健袁彩勇孔宪旺王国刚
- 关键词:栽培技术
- 中粳稻淮稻9号育种实践探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淮稻9号的育种分析与总结,结合淮稻9号在区试和大面积生产的实践,探讨了今后粳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 王健袁彩勇孔宪旺
- 关键词:中粳稻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