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南
- 作品数:27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 2006年
-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对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C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1).且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强度呈逐级递增的趋势(P〈0.01,〈0.05)。CTGF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胞质中.CTGF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质水平的改变相一致。结论 CTGF作为一种致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梁增文张国农兵周庆南
- 关键词:肝硬化结缔组织星形细胞
- 成年食蟹猴自发性肝损伤时的免疫功能初探
- 2019年
- 目的:探索成年食蟹猴肝损伤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人工饲养成年食蟹猴70只(体重3.5±0.5kg),依肝功能生化指标列组为正常组47只、自发性肝损伤组23只,分别对T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2、IL-5、IL-6、IL-10、IL-18进行检测。结果: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在正常组与肝损伤组中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细胞因子检测中,IL-6、I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其他因子IFN-γ、IL-5均无明显差异,而IL-10、IL-18无论是正常组还是肝损伤组均未能检测到表达值。结论:细胞因子IL-6、IL-2介导的免疫因素可能在食蟹猴自发性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周庆南潘柳宗黄晶晶玉宁
- 关键词:食蟹猴肝损伤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 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以及24小时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内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分为两组,即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和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比较两组胃内pH和胆红素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胆红素监测中,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与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餐时长反流次数[(1.3±0.1)次vs(0.6±0.3)次]、最长反流时间[(268.3±43.7)min vs(151.4±27.7)min]、餐时最长反流时间[(8.6±2.3)min vs(4.3±1.5)min]、餐后最长反流时间[(38.9±11.3)min vs(17±7.1)min]以及餐时胆红素吸收值>0.14总时间[(16.4±7.5)min vs(9.0±3.6)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内p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胆汁反流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胃内胆红素监测有助于了解胃内胆汁反流的程度、状态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
- 左国文梁列新农兵周庆南张法灿
- 关键词:胃炎胆汁返流胃黏膜胆红素
-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胃静脉曲张(GV)患者容易出血,并且病死率高。目前GV的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GV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与各种并发症有关,包括异位栓塞和复发性出血。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治疗GV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及临床成功率和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该文对GV的病因、分型和治疗选择,尤其是新兴的内镜干预作一综述。
- 周庆南郭先文张国梁运啸
-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内镜超声内镜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29例胃底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多者2例,最大出血量约20 mL,术中发生穿孔4例。29例胃底黏膜下病变均完全切除,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29.3)min,术后住院时间(5.3±1.2)d。术后病理诊断2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所有患者经随访4周,无特殊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恢复好。
- 刘泽峰农兵张国黄宗声郭先文曾义庆周庆南卓文金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疑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42例发现病灶,总体检出阳性率为64.6%,前三位病变为炎性病变、美克尔憩室和肿瘤。其中慢性腹痛阳性率为54.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80.0%,不全性肠梗阻阳性率为90.9%,腹泻阳性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回肠末段穿孔1例,一过性心率下降1例,无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其他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是目前小肠病变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仍具有一定风险。
- 刘鑫张法灿农兵梁运啸周庆南张文华梁列新
-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疾病腹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TGF-β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 β1)的表达和分布规律 ,初步探讨 TGF- β1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 SD大鼠 32只 ,体重 2 5 0~ 30 0克 ,皮下注射 CC1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注射 CCl4 后 1、 4、 8周处理动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 TGF- β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TGF- β1主要表达于肝脏间质组织中。 CCl4 注射诱导后 ,大鼠肝组织中 TGF- 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 (P<0 .0 1)。且 CCl4 注射 1、 4、 8周组肝组织中 TGF- β1的表达强度呈明显的逐级递增的趋势 (P<0 .0 1)。结论 :TGF- β1的表达水平与大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
- 周庆南梁增文
- 关键词:TGF-Β1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
- 肝细胞癌及肝癌旁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检测 Smad3蛋白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Smad3蛋白在 2 1例肝癌及其紧邻癌旁肝组织、 7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mad3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 0 .0 375± 0 .0 0 31、 0 .0 30 7± 0 .0 0 83、 0 .0 16 9± 0 .0 0 4 5 ,呈明显的逐级递减趋势 (组间比较分别为 P<0 .0 1、P<0 .0 5 )。结论 :Sm ad3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与
- 梁增文张国王天才周庆南
- 关键词:肝细胞癌SMAD3蛋白信号转导生物学
- 胃溃疡愈合前后黏膜中瘦素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胃溃疡的发生及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0例胃溃疡患者愈合前后胃黏膜组织中瘦素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3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瘦素的表达水平为0·7548±0·0416(以平均吸光度A值表示),与治疗后(A值为0·2115±0·0162)相比明显增高(P<0·01)。镜下,瘦素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上皮细胞胞质内。结论瘦素促进溃疡周边黏膜上皮及胃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对溃疡的愈合起促进作用。
- 农兵梁增文周庆南
- 关键词:胃溃疡瘦素黏膜愈合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过表达在胃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ERK1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 3例胃癌组织、2 6例肠上皮化生及 2 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RK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ERK1的表达在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呈逐级递增的趋势 (P <0 0 1)。结论
- 梁增文周庆南王天才
- 关键词:胃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