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晶晶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细胞
  • 2篇健脾
  • 2篇复发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性疾病
  • 1篇寻常型
  • 1篇寻常型银屑病
  • 1篇抑瘤
  • 1篇益气
  • 1篇增殖
  • 1篇肾病
  • 1篇肾病综合征
  • 1篇湿邪
  • 1篇鼠模型
  • 1篇透邪
  • 1篇透邪法

机构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吴晶晶
  • 3篇韩凌
  • 3篇危建安
  • 2篇卢月
  • 2篇黎莉
  • 1篇郑芳
  • 1篇韩守威
  • 1篇龙顺钦
  • 1篇周宇姝
  • 1篇张晓轩
  • 1篇杨小兵
  • 1篇吴万垠
  • 1篇卢传坚

传媒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凉血解毒透邪法调节皮肤常驻记忆性T细胞缓解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透邪法(银屑灵方)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症状的影响及其对皮肤常驻记忆性T细胞(TRM)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PF级Balb/C小鼠,体质量18~22 g,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发模型组,复发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呤,0.3 mg·kg-1·d-1)、银屑灵方低、高剂量组(生药23.5 g·kg-1·d-1,47.0 g·kg-1·d-1),共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小鼠裸背处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IMQ)50 mg,每天1次,连续7 d。放置不作处理,为银屑病缓解期模型。4周后进行2次造模(复发造模),除了正常对照组和单发模型组以外,其余小鼠背部涂抹5%IMQ 50 mg,每天1次,连续5 d。给药:给药时间为首次造模期间和造模后2周。在2次造模的第3天,对各组小鼠皮损进行了第1次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在2次造模的第5天,再次对各组小鼠皮损进行了PASI评分;并处死动物,对小鼠体质量丢失量、脾脏指数进行分析。采用HE染色,在显微镜下评价黏膜病理损伤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皮损的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银屑病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皮损区TRM细胞数量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TRM细胞产生与存活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M细胞表型和存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复发模型组比较,银屑灵方能够缓解银屑病复发模型小鼠皮损外观症状,抑制体质量丢失和表皮增厚;减低皮损处白细胞介素(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和皮肤PCNA蛋白的表达。银屑灵方能够减少银屑病小鼠缓解期皮损区表型为CD3+TCRγδ+CD8+CD103+的TRM细胞数量;并能抑制皮损区IL7、IL15、BCL6和PRDM1 mRNA的表达水平及STAT5磷酸化水平。结论:银屑灵方有效减缓银屑病复发小鼠的皮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RM形成的转录因子水平、调控TRM存�
张文娟胡冯菊黎莉卢月吴晶晶韩凌危建安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
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并收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健脾理气抑瘤方组。健脾理气抑瘤方组0.5、1.0、1.5、2.0 mg/mL分别加入对应浓度的药物200μL,对照组加入培养基200μL,每个药物浓度设定5个复孔,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随健脾理气抑瘤方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健脾理气抑瘤方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发现,健脾理气抑瘤方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26.6±0.3)%、(35.9±0.1)%]上升,与对照组[(12.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张晓轩周宇姝陈晓吴晶晶郑芳杨小兵龙顺钦吴万垠韩守威
关键词:HEPG2细胞细胞增殖
中医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探讨
2025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失衡、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复合物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多脏器、多系统受损的一类疾病,临床易反复发作。中医湿邪致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存在相关性。该文结合既往研究阐释中医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相关性的理论依据,探析二者在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机制联系;并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与中医湿邪的相关性。认为湿邪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具有相关性;从中医湿邪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采用健脾益气祛湿的疗法,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卢月卢月吴晶晶黎莉吴晶晶韩凌黎莉
关键词:湿邪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复发
脾虚湿阻型银屑病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系统评价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脾虚湿阻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从多维度、多方向评价该模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脾虚湿阻证小鼠模型,外涂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二者结合构建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比较体质量、进食量和饮水量,评价脾虚湿阻证候指征。比较皮损面积、PASI评分、经皮水分丢失值、HE染色下皮肤病理学改变评价银屑病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细胞表达情况,评价炎症程度。观察脂肪指数、肝脏HE染色下肝脏病理学变化、RT-q PCR法检测肝脏和附睾脂肪的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ABCA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脂代谢紊乱情况。结果与寻常型银屑病组小鼠比较,脾虚湿阻型银屑病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01),进食量下降(P<0.005),出现毛发油腻,精神萎靡等脾虚湿阻证候指征;经皮水分丢失值升高(P<0.001),PASI评分增加(P<0.001),皮肤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表皮棘层肥厚、杵状增生等银屑病样表现;CD11^(bhigh)Ly6G+中性粒细胞、CD11b^(in)Ly6C^(high)单核细胞、CD11binCD11chigh经典树突细胞、F4/80-CD11c+树突状细胞表达上升(P<0.001);肝脏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细胞空泡样变性,且皮下白色脂肪指数和附睾脂肪指数上升(P<0.005);肝脏FABP4、CD36 m RNA水平升高(P<0.005,P<0.001);附睾脂肪ABCA1和PPARγm RNA水平下降(P<0.05,P<0.01),皮肤ABCA1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脾虚湿阻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可作为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刘凡露苏浩杰周攀宇张雅婷汪晴孙玥岳洪宇吴晶晶危建安韩凌
关键词:银屑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