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肿瘤
  • 10篇腺癌
  • 9篇胰腺
  • 9篇病理
  • 7篇直肠
  • 7篇结直肠
  • 7篇干细胞
  • 6篇直肠癌
  • 6篇腺肿瘤
  • 6篇结直肠癌
  • 6篇肠癌
  • 5篇导管
  • 5篇导管腺癌
  • 5篇胰腺导管
  • 5篇胰腺导管腺癌
  • 5篇胰腺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4篇预后
  • 4篇文献复习

机构

  • 27篇兰州军区兰州...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41篇史敏
  • 13篇刘斌
  • 12篇杨艳丽
  • 12篇苏勤军
  • 10篇朱明华
  • 9篇董亮
  • 9篇钱震
  • 8篇陈颖
  • 6篇张晶
  • 5篇张彩兰
  • 5篇哈英娣
  • 5篇张登才
  • 5篇赵晨燕
  • 4篇潘耀柱
  • 4篇白海
  • 4篇刘清华
  • 3篇伍治强
  • 3篇刘惠萍
  • 3篇倪灿荣
  • 3篇王存邦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特异性MicroRNA血清学诊断标记研究
目的探讨胰腺癌特异性microRNA作为血清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及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RNA的来源。材料和方法用miRNA芯片检测9例胰腺癌组织和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iRNA表达情况,
朱明华赵晨燕史敏刘清华朱明华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癌组织胰腺癌患者MICRORNA特异性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44^+/Oct4^+癌干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D44可作为结直肠腺癌干细胞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物,近年发现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结直肠腺癌中有表达。目的:观察CD44+/Oct4+细胞在原发性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数量、位置及分布方式。方法:取108例结直肠腺癌、18例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及18例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位CD44+/Oct4+肿瘤细胞,观察计数并在苏木精-伊红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显示,癌旁正常肠黏膜中未见CD44+/Oct4+细胞,在伴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中可见极少量CD44+/Oct4+细胞,结直肠腺癌中可见到少量CD44+/Oct4+细胞。双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管样结构基底膜侧或共壁腺体的共壁侧,呈小灶状或散在点状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规则,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其数量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79,P<0.0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一定关联(r=0.236,P<0.05)。结果提示CD44+/Oct4+细胞可能是结直肠腺癌干细胞。
张登才刘斌张丽华张彩兰杨艳丽苏勤军史敏董亮哈英娣
关键词:干细胞结直肠腺癌CD44^+
颈部Castleman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Castleman病是一类较少见且难以诊断的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淋巴结,临床上缺少特征性的诊断标准。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颈部的Castleman病患者,其临床分型为多中心型,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PET-CT、B超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庞超远吴晶史敏杨林
关键词:CASTLEMAN病PET-CT组织学检查
纤维包块型胰腺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研究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MCP),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纤维包块形成的非AIP(nAIP)的临床和病理学差异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二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于2004至2010年的81例FMCP进行组织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IgG4+浆细胞.结果 81例FMCP中符合AIP者为20例,nAIP为61例.AIP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nAIP则好发于50岁以下男性(P =0.001).AIP中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较nAIP中更加显著(P =0.002);AIP神经炎的发生率(100%,20/20)明显高于nAIP(75.4%,46/61;P=0.017);席纹状纤维化在AIP(95.0%,19/20)中比在nAIP(1.6%,1/61)中更常见(P=0.000);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的发生率分别为50.0% (10/20)和32.8% (20/61),AIP中PanIN的程度更重(P=0.031);导管复合体(TC)在AIP(65.0%,13/20)中比在nAIP(26.2%,16/61)中更常见(P =0.002).81例FMCP病例中,61例<11个IgG4+浆细胞/高倍镜视野(HPF),7例介于(11 ~30)个/HPF,13例>30个/HPF.结论 纤维包块形成性胰腺炎包括AIP和nAIP,AIP具有一定的病理形态特征,IgG4+浆细胞是AIP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FMCP中PanIN和TC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临床上FMCP常因胰腺占位与胰腺癌难以鉴别而进行手术治疗,但其中AIP对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性,因此AIP的准确及时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且有助于早期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常雪姣陈颖张晶史敏王洋朱明华
关键词:胰腺疾病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
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诊断结核病并有抗酸染色结果的914例(男485例,女429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G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1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95%(292/914)。支气管结核和肠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8.24%(41/85)和58.06%(18/31),高于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值分别为5.777、7.159,P值均G0.05);结核性胸膜炎(19.78%,18/91)、脊柱结核(16.52%,19/115)和关节结核阳性率(12.00%,6/50)低于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76、10.640和8.916,P值均G0.05)。男、女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0.93%(150/485)和33.10%(142/429),性别对抗酸染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4,P〉0.05)。结论抗酸染色仍是诊断结核病的有效确切手段,病变部位不同,抗酸染色阳性率亦有差异。
张登才刘斌张丽华史敏苏勤军杨艳丽钱震哈英娣
关键词:结核
慢性纤维包块型胰腺炎与胰腺导管腺癌癌旁组织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比较慢性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MCP)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癌旁组织基本病理变化特征,试从间质微环境角度探讨FMCP在促进PDA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48例FMCP及62例PDAC的癌旁组织HE切片进行镜下观察比较,观察内容包括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导管复合体形成(T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及神经炎等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纤维增生和微血管形成状况.结果 FMCP及PDAC癌旁组织中PanlN的发生率分别为97.9% (47/48)和91.4% (53/58),其中PanIN-3在PDAC癌旁组织内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FMCP的4.3%(P=0.031);TC的发生率分别为58.3% (28/48)和65.0% (4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8).FMCP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重于PDAC癌旁组织,以中、重度为主(P =0.037).两种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81.3%和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77).FMCP及PDAC癌旁组织内细小无髓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加,发生率分别为68.8% (33/48)和63.3% (38/60),200倍视野下计数分别为(12.08±3.72)根和(11.14±4.70)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39.69±22.88)个和(44.89±16.83)个,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 FMCP及PDAC癌旁呈现较为相似的病理变化,提示FMCP在PDAC发生、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可能的微环境,FMCP可能是重要的PDAC癌前病变.
史敏张晶陈颖赵晨燕刘清华王洋高莉朱明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病理学肿瘤微环境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Hp感染与p53、p63表达在胃癌中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Hp与p53、p6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芯片144芯中Hp、p53和p63的表达。结果:144例胃癌标本中p53阳性表达80例(55.6%),p63阳性表达53例(36.8%),Hp阳性表达94例(65.3%)。p5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p63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主要寄居在胃窦,且其感染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20,P<0.05)。结论:p53和p63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但p53和p63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并无交互作用,Hp感染与p53高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杨艳丽刘斌苏勤军史敏康菲斐李金华
关键词:胃癌P53P63组织芯片
513例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回顾性研究
通过观察1995年至2005年间513例胰腺癌神经浸润的特征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光镜观察常规苏木素-伊红切片纪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13例胰腺癌中包括导管腺癌491例(高分化腺癌37例,中分化腺癌34...
陈颖史敏于观贞朱明华
关键词:胰腺癌神经浸润慢性胰腺炎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合并类癌及黏液性囊腺癌1例报告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女性,72岁,主诉下腹坠胀不适3个月余,近期出现尿急、尿频等不适,平素月经规律,于25年前自然绝经。2013年10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妇科就诊。妇科检查:盆腔可扪及一大小约20 cm×20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尚可。实验室检查:CEA为6.7μg/L。B超检查:盆腔内显示以囊性为主的混合型14.7 cm×11.9 cm肿物,壁厚,内见光带分隔及不规则较强回声。行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全切术、大网膜切除术。
王欢马法库李双明刘斌史敏苏勤军
关键词:黏液性囊腺癌类癌大网膜切除术妇科检查子宫全切术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21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肺叶切除术12例,全肺切除术2例,肺楔形切除术1例,肺段切除术l例,1例行姑息性颅内转移瘤切除术;21例中有3例行术后辅助化疗,1例行术后辅助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结果 21例患者组织学分类为典型类癌7例,不典型类癌14例;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1例,Ⅳ期3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19例,3年生存10例,5年生存5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支气管肺类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式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伍治强万虹利史敏高炜王占鹏刘惠萍李庆新
关键词:类癌肺肿瘤支气管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