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鹏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疗效
  • 2篇手术
  • 2篇疗效对比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固定器
  • 1篇动脉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骨...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胸椎
  • 1篇悬吊
  • 1篇悬吊运动疗法
  • 1篇血流
  • 1篇盐酸

机构

  • 9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9篇刘小鹏
  • 8篇孙景福
  • 6篇郭伟华
  • 5篇王虎
  • 4篇吴任涛
  • 3篇刘晓雷
  • 3篇李保良
  • 3篇罗军
  • 2篇韦玉玲
  • 2篇谭建文
  • 2篇李志辉
  • 1篇王兴水
  • 1篇方达刚
  • 1篇颜春铭
  • 1篇陈淑玲
  • 1篇葛俊胜
  • 1篇李锦坤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在实施髂窝入路复位时,应妥善固定好骨盆后环,并采取改良Stoppa入路,切口一般是在耻骨联合上方2指处做一横切口,同时也可以采取正中纵切口,并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充分暴露腹膜外间隙,借助骨盆复位器械进行辅助复位,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塑形重建,待复位满意后再做最后的固定处理,对腹直肌前鞘要进行仔细修复,最后再缝合手术切口。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时间为(116.7±5.9)min;术中出血量达200~700 m L,平均出血量达(400.8±13.5)m L。手术结束后,通常会选择X线片来确定双侧或单侧骨盆环复位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复位均满意。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7~1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9±1.1)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周。除了仅1例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均未并发复位不良或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而言,采取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开展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暴露视野良好、损伤小的优点,能达到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郭伟华王虎孙景福罗军刘晓雷吴仁涛刘小鹏
关键词:改良STOPPA入路
闭合复位PFNA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PFNA方法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指标包括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88例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09.48±40.24)ml、平均手术时间为(45.28±10.16)min,随访时间内88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36±2.77)周。不同性别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5%。88例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术后2例关节僵硬、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4%。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郭伟华王虎李保良孙景福罗军吴任涛刘小鹏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疗效
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手术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VAS评分、Tegner评分、Mazur评分变化。结果手术组治疗优良率跟非手术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Tegner评分、Mazur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Tegner评分、Mazu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Tegner评分、Mazur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均有一定疗效,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踝关节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刘晓雷刘小鹏王虎李锦孟郭伟华孙景福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功能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及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周期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症状。
李志辉张任君韦玉玲刘小鹏葛俊胜方发成王兴水
关键词:SET悬吊运动疗法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11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和内固定+植骨组,每组48例。内固定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植骨组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间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治疗前后凸Cobb角、椎管内占位、伤椎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椎管内占位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提高,且内固定+植骨组改善幅度更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植骨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小凸Cobb角、降低椎管内占位,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值得推广。
刘晓雷孙景福吴任涛李锦坤郭伟华刘小鹏
关键词:疗效对比
双钢板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行单纯一侧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郭伟华王虎李保良孙景福罗军吴任涛刘小鹏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73例,其中前期3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A组),后期38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以及腰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时,B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A组,Cobb角显著小于A组,远期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情况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腰痛整体情况优于A组,其中无痛例数显著多于A组,中度疼痛例数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改善伤椎稳定性,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刘小鹏颜春铭郭伟华吴任涛王虎孙景福陈淑玲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移植内固定器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可控制性因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可控制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对患者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对术前、手术期、术后各项可控制性因素与股骨头坏死相关性分析。结果133例患者获12~60个月随访,平均45.2个月。1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9%,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13~51个月。结论可控制性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影响显著。加强可控制性因素的认识与处理,是减少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李志辉孙景福刘小鹏谭建文韦玉玲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空心钉
一种下肢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肢固定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固定气囊,外壳由两侧两个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外壳体组成,固定气囊由多个气垫囊组成,在固定外壳的两端设有搭扣,两侧外壳体通过搭扣相互粘接固定在下肢上。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固定器,...
孙景福谭建文方达刚李保良刘小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