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内皮
  • 2篇狼疮
  • 2篇姜黄素
  • 2篇关节炎
  • 2篇干预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蛋白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绞痛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型心

机构

  • 10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公慧萍
  • 3篇王庸晋
  • 3篇宋秀珍
  • 2篇来晓炜
  • 2篇宋亚丽
  • 1篇李晓玲
  • 1篇王治平
  • 1篇韩晓云
  • 1篇魏武
  • 1篇原子琦
  • 1篇程晋芳
  • 1篇李启富
  • 1篇乔艳红
  • 1篇王丽丽
  • 1篇呼小红
  • 1篇王锋
  • 1篇沈福来
  • 1篇王晨波
  • 1篇张佩珍
  • 1篇牛慧敏

传媒

  • 6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的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在U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 4 0 )单克隆抗体SZ - 5 1测定U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 - 1 4 0的变化 ,同时观察血浆TXB2 和 6-K -PGF1α的改变。结果 :UA在心绞痛发作时 ,GMP - 1 4 0、TXB2 、6-K -PGF1α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和对照组 ,后二者无明显差异。心绞痛终止后 ,升高的GMP - 1 4 0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UA患者体内血小板明显激活。心绞痛发作时可根据GMP - 1 4 0是否增高以及增高程度来鉴别SA和UA ,并判断预后。
李晓玲王庸晋公慧萍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
加巴喷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给予2周更昔洛韦抗病毒及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试验组16例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16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总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及塞来昔布均能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加巴喷丁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王锋乔艳红牛慧敏王晨波公慧萍
关键词:加巴喷丁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带状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改变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 30例 AMI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水平。结果 :AMI发病后 ET即趋上升 ,8小时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多数患者于第 5天恢复正常。有并发症者血浆 ET明显升高 ,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 :AMI患者 ET分泌增加 ,其增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的范围有关。
公慧萍张佩珍王庸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素AMI放射免疫测定
三种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比较研究
公慧萍
姜黄素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群的增加,其患病率及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有2.5亿人受到骨关节炎的影响[1]。骨关节炎是一种全关节的疾病,病变过程可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半月板、关节周围肌肉、神经组织等。发病机制包括机械、炎症、代谢、衰老等多因素共同参与,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障碍。
宋亚丽公慧萍
关键词:姜黄素骨关节炎
姜黄素对LPS诱导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0、5、10、20、40、80、160μmol/L姜黄素作用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24 h,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μg/mL LPS)、姜黄素组(20μmol/L)、SB-431542组(100μmol/L)和姜黄素+SB-431542组(20μmol/L+100μmol/L)。ELISA法检测IL-1β、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A1、TIMP1、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TNF-α、IL-6水平,以及COL1A1、TIM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SB-431542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TNF-α、IL-6水平,以及COL1A1、TIM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B-431542组比较,姜黄素+SB-431542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TNF-α、IL-6水平,以及COL1A1、TIM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抑制LPS诱导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和纤维化。
宋亚丽秦凯丽公慧萍来晓炜原子琦田吉梅宋秀珍
关键词:姜黄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
综合干预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抑郁得分与关节疼痛得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在缓解关节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上均有积极作用。
宋秀珍公慧萍王平沈福来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音乐疗法抑郁
重症神经精神狼疮的护理干预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重症神经精神狼疮患者12例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91.6%的患者病情缓解。结论:精心护理、合理治疗、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宋秀珍呼小红公慧萍来晓炜
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免疫护理
bFGF在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观察不同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舒张反应。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主动脉组织bFGF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bFGF含量;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给予高脂血症SD大鼠辛伐他汀20mg/(kg·d),持续治疗16W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P<0.01),其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Ach舒张反应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中bFGFmRNA、蛋白和NO含量以及血清bFGF和NO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bFGF可能参与辛伐他汀保护血管内皮,提高NO含量,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
王庸晋魏武王治平公慧萍韩晓云李启富程晋芳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2006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45例、53条病肢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5例,混合型10例,以股静脉段患病率最高(43%),左下肢患病例数明显多于右下肢,左、右之比为2.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丽丽公慧萍丁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