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存祖
- 作品数:20 被引量:3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农田能量效率与提高途径被引量:4
- 1989年
-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至兰州以东的丘陵山区。贫困县有102个,人口2300万,农耕地4.67×10~8ha多,分别占黄土高原总县数的35.7%,总人口的35%,耕地面积的37.5%。其中连片的有山西吕梁山区、陕西榆林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及甘肃定西地区。该贫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侵蚀模数为5000-1.0×10~4 t·km^(-2),年降水量300—55mm,干旱缺水。
- 余存祖刘耀宏彭琳戴鸣钧
- 关键词:能量效率农田黄土高原
- 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动态及其有效性被引量:16
- 1995年
- 采用田间微小区试验,应用Btemner法测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中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酸解性全氮的含量。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中的NH3—N和氨基酸态氮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施肥种类有关系。在施肥情况下,NH3-N对作物的有效性较高;未施肥情况下,氨基酸态氮对作物的有效性较高。
- 王百群余存祖戴鸣钧刘耀宏
- 关键词:土壤有机氮有效性小麦氮肥施肥
- 黄土高原中低产土类型分布与治理开发途径
- 1990年
- 黄土高原有耕地2.8亿亩,属中、低产的面积占73.7%。中、低产土主要类型为风沙土、侵蚀土、旱薄土、盐渍土,广泛分布于风沙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河谷阶地区和宁蒙平原区。由于风沙、水土流失、干旱、瘠薄、耕作粗放等原因,单位而积产量很低,有的亩产只有几十公斤,仅为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15%~40%。改造中低产土的重点是侵蚀土和旱薄土,主要措施为兴修基本农田和增施肥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林牧副业协调发展。“七五”期间,国家在不同类型区设立了1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以改造中低产土为重点,开展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 余存祖刘耀宏戴鸣钧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农业物质投入的改善被引量:1
- 1989年
-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扩大再生产,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由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特别要增加工业无机能的投入及其在总能量中的比重。近年来,投入在增加,工业无机能比重在上升,产量在提高,这些对经济发展无疑是积极因素。但当前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正视的问题,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停滞,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生物能源与有机肥被忽视,能量效率有降低趋势。为改善贫困山区农业生态系统,需做到如下几点。
- 余存祖刘耀宏彭琳
- 关键词: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农业投入
-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微肥效应被引量:81
- 1991年
-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受母质、地形、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成土过程与成土条件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本区土壤锌、锰较低,钼很低,硼接近,铜略高。土壤有效态锌、硼、钼、锰属低水平,存在着大面积缺乏锌、硼、钼的土壤,近一半土壤面积缺锰。近年来,锌、硼、锰肥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余存祖彭琳刘耀宏戴鸣钧彭祥林
- 关键词: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微肥
- 有机肥对石灰性土壤中锌、锰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1
- 1996年
- 本研究发现,有机肥猪粪、牛粪和腐熟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提供锌、锰能力;石灰性土壤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锌、锰的有效性;有机肥对土壤中锌、锰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锌肥与有机肥配施可降低土壤对锌肥的固定能力。
- 郭胜利余存祖戴鸣钧
- 关键词:有机肥锌锰活化石灰性土壤
- 土壤剖面营养元素运移的模拟研究及其装置被引量:8
- 2000年
- 简要论述了土壤营养元素运移、循环研究的概况与主要研究内容 ,介绍了土壤剖面养分运移模拟试验装置的构造功能与使用方法 。
- 余存祖张建丰
- 关键词:土壤剖面养分运移模拟装置
- 水分淋洗下土壤各形态氮在剖面中的分布与移动被引量:13
- 1994年
- 采用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氨基酸态氮和NH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非酸解性氮则相对稳定,不易移动;无机氮组分中NO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NH4—N次之,非交换态铵是稳定的形态,难以移动。水肥是决定NO3—N淋失的重要因素.NO3—N的淋溶量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增加了NO3—N的淋溶量。
- 王百群余存祖戴鸣钧彭琳
- 关键词:氮素形态剖面分布淋溶
- 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被引量:34
- 1996年
- 采用田间微区、径流小区与 ̄(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地区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结果表明,谷子和大豆对施入氮肥的吸收利用量占施入氮量的19.27%和31.25%,由肥料吸收的氮用于形成籽实占吸入肥料总氮量的57.35%和79.57%,作物收后在土壤中残留氮量占施入氮量的2.37%~3.02%。谷子地氮素淋溶只达80~100cm,不会造成氮素淋失,大豆地与裸露地氮素下渗至120cm以下,可能发生淋失。谷子地流失氮量17.37kg/hm ̄2,大豆地为12.72kg/hm ̄2,较裸露地减少氮素流失量86.03%和89.47%,沉积物中土壤氮素富集率(E_R)均大于1。要重视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化肥施用,进行合理轮作间作套种,以充分利用残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大力增强农作物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
- 彭琳王继增余存祖
- 关键词:土壤氮素淋溶水土流失旱作土壤土壤侵蚀
-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资源分区及其评价被引量:29
- 1994年
-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从黄土丘陵区、鄂尔多斯台地风沙区向内环辐射,由低增高;但是黄土高原地区氮磷缺乏,钾肥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土壤上有显著增产效果,并能提高作物的品质,微量元素在一些土壤上也是缺乏的。今后在肥料上要进行二元或多元复合肥的施用。
- 贾恒义彭琳彭祥林余存祖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有效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