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金龙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亚热带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仔鱼
  • 1篇弹涂鱼
  • 1篇学成
  • 1篇养殖
  • 1篇增养殖
  • 1篇植物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石斑
  • 1篇石斑鱼
  • 1篇水解
  • 1篇水解方法
  • 1篇酸根
  • 1篇人工繁殖
  • 1篇中碳
  • 1篇仔鱼培育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对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黄金龙
  • 2篇张其永
  • 1篇戴庆年
  • 1篇陈志刚
  • 1篇周慈由
  • 1篇陈慈美
  • 1篇张杰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福建水产

年份

  • 1篇2007
  • 2篇1992
  • 1篇1988
  • 1篇198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试验被引量:14
1986年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名贵海洋经济鱼类,活石斑鱼畅销于港澳市场。近年来福建、广东和浙江沿海渔民大力发展石斑鱼钓渔业,以活鱼外销,为国家创汇。随着我国海水增养殖业日益发展及香港企业化网箱养殖石斑鱼,对赤点石斑鱼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苗种供不应求局面。目前,天然种苗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开展石斑鱼人工繁殖势在必行。
张其永戴庆年黄金龙蔡友义陈德敬周志清张杰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仔鱼培育人工繁殖海水增养殖创汇
大弹涂鱼仔鱼的开口摄食期研究被引量:3
1988年
孵化后的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是鱼类早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人工育苗时经常出现饲养仔鱼大量死亡。死亡原因复杂,其中能否及时得到外源性营养9亦即开食期的适口饵料则是个重要因素。朱成德(1986)曾综述仔鱼开口摄食期及其饵料,李思发等(1987)也论述了仔鱼高死亡率的危险期。
张杰张其永黄金龙
关键词:大弹涂鱼仔鱼生物学特性
人工海水中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对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工作测定了有效离子强度I_=0.5277mol/L和25℃下碳酸在若干人工海水介质中的表现离解常数,计算了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与钾、钠、镁、钙的缔合常数,讨论了包括氯离子缔合和未考虑氯离子缔合的海水化学模型,还通过试验证实了钾与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缔合是不可忽视的,其缔合常数与钠的缔合常数相近,从而扩展了Pytkowic和Hawley(1974)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对的海水化学模型。
黄金龙周燕
关键词:离子对
0^#,20^#柴油对潮间带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1992年
模拟研究了停留在潮间带海域中低浓度0#、20#柴油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浓度和不同风化程度的低浓度油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不同营养水平下,低浓度油对混合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通常存在在潮间带海水中的油(<1mg/L),对实验藻种虽具有某种程度刺激或抑制效应,但并不出现毒害死亡现象和不可逆转的生态效应;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主要吸收C17~C36范围内的烃类,油的不同风化产物对藻类的生长影响显然不同;营养水平变化,改变了油对混合培养各藻种的生长速率的影响,从而引起了藻种间的增殖竞争效应。
陈慈美黄金龙吴晓峰
关键词:柴油潮间带浮游植物
海参水解方法和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海参在蒸馏水、盐酸和硫酸中的3种水解方法,并测定了海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盐酸水解方法优于硫酸和蒸馏水水解方法,且盐酸浓度在4-6 mol/L范围内其水解效果最佳.测得海参蛋白质含量高达665mg/g,氨基酸为59.762 mg/g.铁、锌、钙、镉、磷和铜在海参本体和内脏中的含量不同,内脏中的铁、锌、钙、镉和磷含量分别是参本体的9.4、3.7、1.05、1.3和1.4倍,而参本体中铜的含量是内脏的1.3倍.
周慈由陈志刚黄金龙
关键词:海参水解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