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70例,随访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 d)静脉滴注,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30 mg/(kg 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轻减、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总的有效率(100%)与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1%,仅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经过有效处理后症状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8%,不良反应主要为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部分患儿出现静脉炎等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红霉素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对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安全可靠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凌灵魏华文梁艳明陈用源
-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
- 杏坛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喘息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杏坛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喘息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共632例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其居住地距离附近的塑料加工厂远近和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居住地1 km内有塑料加工厂126例,其中并发喘息62例(49.2%),1~2 km内有塑料加工厂210例,其中并发喘息76例(36.2%),居住地附近无塑料加工厂296例,其中并发喘息58例(19.6%)。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取其中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喘息患儿1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实验组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塑料加工厂的距离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病率呈负相关,附近塑料加工厂数目与患病率呈正相关。②通过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儿症状缓解较快,临床价值较高。
- 陈用源尤瑞峰梁杏芳禚永淼魏华文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环境因素
- 微泵输血股动脉抽血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疾病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法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使该技术在新生儿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方法采用股动脉、头皮静脉做换出、换入途径,置换出体内1.5~2倍血量救治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致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结果术后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49.55%及45.97%(P<0.01),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股动脉穿刺法同步换血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且节省人力、财力,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魏华文吴潇潘敏仪姚敏卿阮婉芬何艳芳梁杏芳邓红丽何顺叶
- 关键词:换血疾病新生儿重症疾病
- 36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36例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部分有气喘、腹泻、口吐泡沫等情况出现,经检测,血清CMV-IgM抗体和CMV-DNA检查均阳性32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5例;伴心肌损害14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可提高CMV肺炎的诊断,做到尽早治疗。
- 陈用源魏华文
- 关键词: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
- 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并肺出血1例抢救报告
- 2004年
-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3岁。因神志不消,抽搐2小时于2003年2月11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晚11时睡眠时房间门窗紧闭,房内燃烧煤炉蒸醋(以后情况不详)。第二天早上8时,其父亲敲门呼叫患儿不应,于9时破门入房。发现患儿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吐粉红色泡沫,四肢强直抽搐。
- 魏华文吴可潘敏仪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肺出血抢救
-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112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的治疗时机和最佳疗效。方法 对本组112例患者进行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从起病到接受高压氧治疗,病程在30天以内的治疗34例,其有效率达100%;6个月以内治疗32例,有效率为93.75%;12个月以内治疗28例,有效率为85.71%;病程超过12个月以上的治疗18例,有效率66.67%。治疗1个疗程的18例,有效率为77.78%;治疗2个疗程48例,有效率为95.83%;治疗3个疗程26例,有效率为92.31%;治疗4个疗程20例,有效率为80.00%。结论(1)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时,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舱治疗,疗效最显著;(2)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其疗效不是随高压氧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治疗2~3个疗程效果最佳。
- 魏华文林燕辉何旺玉
-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塞
- 综合医院产儿科协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与窒息病死率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对围产保健的3-作质量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派专职儿科医师常驻产科,提前进产房及手术室,加强产儿协作,医护配合,危重症病儿及时转新生儿科;根据新生儿窒息标准及复苏效果,对我院近10年窒息的新生儿及其所致病死的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儿科协作明显地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P〈0.05)与窒息的病死率(P〈0.05),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儿科医师协作提高了危重症抢救能力,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值得综合医院的推广和普及。
- 魏华文潘敏仪姚敏卿阮婉芬何顺叶麦惠玲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