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晓芸

作品数:25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小儿
  • 5篇血管
  • 5篇手术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血管瘤
  • 4篇诊治
  • 3篇诊治体会
  • 3篇肾母细胞
  • 3篇肾母细胞瘤
  • 3篇输尿管
  • 3篇套叠
  • 3篇尿道
  • 3篇尿道下裂
  • 3篇尿管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急性

机构

  • 20篇福建省立医院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25篇高晓芸
  • 16篇贺晓伟
  • 12篇徐迪
  • 8篇李立帜
  • 6篇何少华
  • 5篇徐迪
  • 2篇许辉煌
  • 2篇邱宏
  • 2篇邱宏
  • 1篇李丽
  • 1篇周德凯
  • 1篇尉莉
  • 1篇庄曦
  • 1篇李凯
  • 1篇王金湖
  • 1篇马琳
  • 1篇黄海金
  • 1篇吉毅
  • 1篇周玲
  • 1篇杨宇

传媒

  • 16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肠套叠两种不同灌肠方式疗效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比简易空气灌肠和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治疗急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空气灌肠复位术4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采用前瞻性研究、非随机性方法分为简易空气灌肠组198例(A组)和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组217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包括诊断符合率、复位成功率及开腹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A组复位后症状消失,24h内有排炭末样便178例,失败20例(术后证实回结型肠套叠12例,回结型2例,回盲型1例),复位成功率89.89%。B组复位后症状消失,24h内有排炭末样便202例,失败15例(术后证实回回结型肠套叠11例,回结型1例,回盲型3例),复位成功率93.08%。结论简易空气灌肠器造价低廉,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有效,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李立帜徐迪高晓芸
关键词:急性肠套叠灌肠
PI3K/AKT/mTOR/4EBP1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PI3K/AKT/mTOR/4EBP1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血管瘤标本取自男患儿腹壁血管瘤,经过胰酶处理后进行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选择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同步化,接着分为雷帕霉素组和阴性对照组,雷帕霉素组细胞1640培养液中加入10 nmol/L雷帕霉素。选择Western blot法分析PI3K、AKT、mTOR及4EBP1等蛋白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中的水平,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的情况选择流式细胞计数仪进行相应检查。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经过24 h处理的两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为1.27±0.25,雷帕霉素组为4.85±0.47,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3,P<0.05)。且经雷帕霉素干预血管瘤内皮细胞24 h后,G0/G1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比例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4,P<0.05)。同阴性对照组相比,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经雷帕霉素作用后PI3K、AKT、mTOR及4EB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AKT、mTOR及4EBP1蛋白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表达情况;选择雷帕霉素干预mTOR/4EBP1信号通路可导致细胞周期停止于G0/G1期而促进细胞凋亡。
高晓芸温俊平杨宇
关键词:信号通路血管瘤凋亡雷帕霉素
联合监测VEGF-c、Flt-4、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
2014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4(Flt-4)、胎盘生长因子(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脉管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Flt-4、PIGF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Flt-4、PIGF mRNA在脉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246±0.064)、(0.269±0.085)、(0.238±0.057),脉管瘤组织中分别为(0.957±0.187)、(0.862±0.138)、(0.93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血管瘤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Flt-4、PIGF表达与淋巴管瘤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VEGF-c、Flt-4和PIGF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VEGF-c、Flt-4、PIGF可能参与了脉管瘤组织的起病和发展。
高晓芸李立帜贺晓伟
关键词:脉管瘤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生成
血管异常患者1000例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婴儿型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淋巴管畸形及静脉畸形血管异常患者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对1 000血管异常患者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各型血管异常治疗总有效率96.5%,其中,淋巴管畸形治愈率达100%,化脓性肉芽肿治愈率100%,婴儿型血管瘤治愈率达98.0%,静脉畸形治愈率90.0%。结论硬化剂注射治疗可以作为婴儿型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淋巴管畸形及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
高晓芸
关键词:血管异常血管瘤血管畸形硬化剂注射治疗
双侧肾母细胞瘤1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2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侧肾母细胞瘤患者发病的年龄较小,而且病理的分型良好。结论早期正确及时的诊治与手术前后的化疗对患者的保肾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积极意义。不主张对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患者进行放疗。若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能力至少要保留一侧肾的2/3或者双侧的1/2。
高晓芸徐迪贺晓伟
关键词:双侧肾母细胞瘤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术治疗的68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阴茎体型39例,冠状沟型23例,阴茎阴囊型6例)。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TIP并加盖阴茎背侧筋膜瓣,对照组单纯行TIP术。术后进行观察随访,分析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儿平均年龄4.8岁。术后随访3~14个月,患儿阴茎形状正常,尿道开口正位,排尿通畅。两组患儿尿瘘发生率分别为5.7%(2/35)和9.0%(3/33),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9%(1/35)和6.0%(2/33)。冠状沟型、阴茎体型和阴茎阴囊型患儿术后尿瘘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4.3%(1/23)、7.7%(3/39)和16.7%(1/6)。术后5例尿瘘和3例尿道狭窄经过修补和二次手术,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TIP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可靠,适当进行改良可作为的小儿尿道下裂治疗的首选方法术。
高晓芸徐迪贺晓伟邱宏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尿瘘尿道狭窄
12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总结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研究。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5年追访,存活率为33.3%。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是否伴有畸形以及有术前是否化疗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分型方面,上皮型与胚细胞型、混合型、间叶型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患者伴发畸形的预后比较差。术前化疗能够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患者长期生存率和存活时间。根据NWTS-5的标准,使患者的治疗方案个体化,能够提高双侧肾母细胞患者生存率。
高晓芸徐迪贺晓伟
关键词:双侧肾母细胞瘤
阴囊肉膜应用于尿道下裂一期手术
2009年
徐迪高晓芸何少华李立帜许辉煌
关键词:阴囊尿瘘尿道下裂
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幼儿UPJ梗阻30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UPJ梗阻采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内引流,术后留置导尿5~7天,3个月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患儿症状消失,患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手术均获成功。结论经小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小儿UPJ梗阻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
徐迪贺晓伟高晓芸何少华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
血管瘤患儿102例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管瘤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2例血管瘤患儿行以聚桂醇为主的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2~13个月,102例患儿中治愈53例、显效37例、有效10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无法评价.结论 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较好,可治愈各种类型的血管瘤.
陈锦云高晓芸邱宏
关键词:血管瘤患儿聚桂醇注射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