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娟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生态
  • 2篇市域
  • 2篇乡村
  • 2篇乡村人居林
  • 1篇多样性
  • 1篇行政村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森林城
  • 1篇森林城市建设
  • 1篇生态林
  • 1篇生态用地
  • 1篇树种
  • 1篇热岛效应
  • 1篇热力
  • 1篇热力景观
  • 1篇县域
  • 1篇粒级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6篇贾宝全
  • 6篇马明娟
  • 3篇张艳娇
  • 2篇宋宜昊
  • 1篇姜楠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山东省安丘市生态用地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山东省安丘市4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及不稳定斑块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县域生态用地动态变化特征,以期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995—2010年安丘市生态用地占市域面积比例由14.04%降低至13.31%,草地、水域减少,林地、未利用地增加,而非生态用地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3个时段,不稳定斑块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较小,分别为1.39%、2.21%和3.13%;不稳定斑块中生态用地面积及斑块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1.09%、43.21%、20.52%和28.24%、34.06%、11.28%。生态用地空间稳定性相对较低,且有下降趋势。Moran指数表明,转入的生态用地呈聚集分布,转入的非生态用地呈离散或随机分布。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的空间动态度持续增加,整体上生态用地朝着规模减小的方向发展,非生态用地朝着规模增大的方向发展。
张艳娇贾宝全马明娟宋宜昊姜楠
关键词:生态用地县域
辽宁抚顺近10年来市域热场与植被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999年和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定量反演了抚顺市域的热场和植被指数,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a全市的平均热场温度升高了1.53℃,城市热岛主要集中在抚顺市的城市建成区以及苏子河河谷和黑大线沿线地带,但强热岛和极强热岛的空间分布范围2010年较1999年压缩幅度空前。从植被盖度总体情况来看,高覆盖度植被覆盖面积均在60%以上,而全市低覆盖度等级以下的植被面积比例很小,其面积比例都在1.5%以下。从植被盖度的变化看,高覆盖度和较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比例分别下降了3.22%和2.31%;而中覆盖度的植被面积比例增加了4.94%,其变化最大的区域在抚顺市区,该区域变化的比率是全市变化的3~5倍。从热场与植被的变化原因来看,首先是受植物生长季节气候的暖干化变化趋势的影响,其次还与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有关,此外,抚顺市生态建设工作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贾宝全马明娟
关键词:植被指数植被盖度
市域热场分布与植被变化-以广安市为例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显著的城市环境问题.广安市是四川盆地的“川东门户”,为了给广安市森林城市规划提供生态建设空间布局依据,本研究利用1991 年5 月和2010年5 月的TM 卫星影像,对其市域的热场变化情况进...
马明娟贾宝全张艳娇
关键词:热岛效应植被变化
洛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洛阳城市特点及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林业的多面需求,分析洛阳城市森林建设的布局依据及布局原则;根据其地貌差异、森林资源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布局依据与布局原则下分别从整个市域及城近郊区2个尺度对洛阳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布局和建设。根据对洛阳市域范围与林业发展主要相关要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洛阳市市域尺度"三区三带一城九极多点"的林业发展总体布局框架,并根据洛阳市市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城市规划等相关资料总结出"一环四岸四楔多核"的洛阳市城近郊区城市森林建设布局。
黄艳马明娟贾宝全
关键词:森林城市建设
基于树冠覆盖视角的乡村人居生态林现状评价与用地潜力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林木树冠覆盖是欧美国家城乡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的最常用评价指标,与我国的林木绿化率、绿地率等指标相比,其具有不分用地权属、导向性明显、更注重绿地质量等突出优点,在我国目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利用该指标对农村人居林生态现状与生态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对于指导今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该指标为核心,选择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2009年7—8月25 cm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数据,对其乡村人居生态林的结构特征、林木树冠覆盖现状以及潜在树冠覆盖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为1 088.15 hm2,全镇的树冠覆盖率为17.12%,99%以上为乔木冠层覆盖面积。从林木树冠覆盖的斑块粒级结构来看,树冠覆盖斑块在面积上以巨型斑块为主,但在数量上则以中小型斑块为主。不同行政村的树冠覆盖率评价结果显示,全镇66个行政村中仅有24个行政村树冠覆盖率高于镇域平均水平17.12%。全镇林木树冠覆盖以中等覆盖度等级为主,隶属此等级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36%;其次为极低和低等覆盖度等级,行政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1.21%、18.18%;高等树冠覆盖度等级所占比例最少,仅为7.58%。不同树种树冠覆盖面积的比例差异较大,占有比例较高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泡桐、刺槐、苹果、柿树等,其中,杨树的树冠覆盖比例最高,达11.97%,小檗最少,不足0.01%。从未来可绿化的树冠覆盖潜力看,研究区理论潜在树冠覆盖面积共计190.51 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2.91%,包括滩涂地、裸土地、荒草地及其他未利用地等4类用地类型;理论上全镇未来能达到的最大林木树冠覆盖率为20.12%;扣除保障景观多样性的"10%急需律"后的实际潜力结果表明,实际可利用的林木潜在树冠覆盖率仅2.7%,其中以滩涂地覆盖斑块�
贾宝全马明娟宋宜昊
关键词:乡村人居林树种行政村
山东安丘凌河镇域乡村人居林结构特征分析
乡村人居林具有生态、经济等多重效益,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不同尺度范围内乡村植物的系统研究较少。鉴于此,运用系统抽样法,从镇域尺度出发,对山东省凌河镇人居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乡村人居林组成种类来看...
马明娟贾宝全张艳娇
关键词:乡村人居林结构特征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