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轻
- 作品数:23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调式颈部撑开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主要解决现有的治疗颈椎疾病存在的需患者卧床、颈部被固定不动等缺点。其特征是两根高度可调的前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下颌垫和胸垫连接,两根高度可调的后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枕垫和背垫连接,下颌垫与枕垫通过颌枕...
- 刘国平杜靖远陈汝轻刘永革
- 文献传递
- 外固定器加冲洗治疗伴大面积创面感染的骨折被引量:24
- 1997年
- 我们从1983年4月~1993年4月治疗74例合并大面积创面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男48例,女26例,年龄4~56岁,平均年龄38.5岁。合并感染创面最小面积26cm×11cm,最大面积49cm×16cm,平均面积23cm×23.28cm。创面合并绿脓杆菌感染24例,气性坏疽感染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2例,合并大肠杆菌感染10例。其中1组20例采用湿敷换药加石膏外固定;2组28例采用牵引加冲洗疗法;3组26例采用单侧沟槽式外固定器加冲洗疗法。其中第3组全部治愈,可早期活动关节及行走锻炼,住院时间短,除针眼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疗效优于1组和2组。
- 刘国平杜靖远陈汝轻王洪李进
-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外固定器冲洗疗法
- 成人膝关节盘状软骨合并撕裂13例报告
- 1996年
- 成人膝关节盘状软骨合并撕裂13例报告刘国辉杜靖远陈汝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武汉)关键词:盘状软骨,膝关节镜,弹响,弹跳。膝关节半月板正常发育后内侧似“C”形,外侧呈“O”形,周边厚、中央薄,有韧性,对膝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起重要作用;...
- 刘国辉杜靖远陈汝轻
- 关键词:膝关节盘状软骨关节损伤撕裂伤病例报告
- 单侧钩槽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单侧钩槽式外固定器(UHSEF)在治疗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UHSEF的治疗结果与内固定、石膏和小夹板固定等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HSEF治疗4~16周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短(P<0.01)、关节开始活动时间和术后开始行走时间早(P<0.05,P<0.01),除针眼感染外,无骨折感染、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P<0.01)。结论UHSEF结构简单,轻便,稳定性好,调节方便,进针点不受限制。
- 刘国平杜靖远陈汝轻饶振玉罗怀灿王洪
-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
- 斯氏针经皮撬拨复位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20例报告被引量:2
- 1996年
- 我们应用斯氏针经皮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结节关节角明显变小的跟骨骨折,效果良好,现将有随访资料的20例报告如下.
- 叶开华陈汝轻
- 关键词:跟骨骨折复位斯氏针
- 弹力扩踝套具
-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外科医疗器具,主要解决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踝关节存在的材料质地较硬、患者不适、固定后的踝关节不能活动、不便于功能锻炼的缺点。其特征是靴形套正面的开口处通过连结带连接,靴形套上绕有具有弹力的松紧带。本实用新型适...
- 刘国平杜靖远刘永革陈汝轻
- 文献传递
- 一次性手术治疗高弓足并足下垂畸形
- 1995年
- 本文报告了一种一次性手术疗法治疗高弓足并足下垂畸形64例,7岁以下患儿11人,经软组织松解术均得到矫正;7~20岁患者38人,25例经软组织松解得到矫正,13例加用二关节融合术后得到矫正;20岁以上患者15人,8例行软组织松解加二关节融合术,7例在三关节融合及肌腱移位术后,畸形得到完全矫正,术后8月~1年获随访61人,疗效均满意。
- 刘国平杜靖远罗怀灿陈汝轻
- 关键词:畸形高弓足足下垂外科手术
- 单平面可调式骨延长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外科医疗器械,主要解决多平面可调式骨延长器结构复杂、笨重、操作麻烦、不易调节延长的缺点。其特征是两对开有滑动槽的固定架分别安装在两根螺杆上,开有沟槽的螺栓通过螺母安装在滑动槽中,钢针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位置...
- 刘国平杜靖远刘永革陈汝轻
- 文献传递
- 42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杆菌的早期诊断方法,根据气性坏疽的临床分型,采用多次、反复清创、局部以氧化剂湿敷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42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病例进行了治疗,治愈率达95.24%。认为,快速免疫荧光鉴定产气荚膜杆菌的新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临床分型有利于伤员在早期得到充分、合理的治疗,避免治疗的盲目性;早期、多次、反复清创,局部以氧化剂湿敷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治疗气性坏疽的有效方法。
- 邵增务罗怀灿杜靖远陈汝轻饶振玉
-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综合疗法创伤
- 马蹄足畸形矫形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
- 1997年
- 我们在治疗马蹄足畸形时发现,有些矫形治疗不满意的病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经再次手术治疗得到满意矫正,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2例马蹄足病例中,19人经当地医院初次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病人年龄5~32岁,平均年龄24岁,男12例,女7例。2例为单纯痉挛性马蹄足,8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初次术后畸形有所改善,但足背伸0°。4例痉挛性马蹄足合并膝屈曲挛缩,行了股骨髁上后倾截骨和跟腱延长术,并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下肢于伸膝及足中立位,术后轻度跟腱挛缩步态。1例合并仰趾足行了跟腱延长术后畸形仍明显,足底前部皮肤磨出了溃疡。4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虽行了跟腱切断术,但足跟内侧软组织挛缩仍明显,足跟内翻影响了足背伸,导致畸形复发。
- 刘国平杜靖远罗怀灿陈汝轻
- 关键词:马蹄足畸形复发矫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