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75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450例采用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30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78±0.42)min、术中出血量(2.39±1.01)ml、术中疼痛评分(0.14±0.36)分,术后6 h疼痛评分为(0.32±0.78)分,拆环时疼痛评分(3.35±1.42)分,术后包皮完全愈合时间(7.61±1.60)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7.8%(440/450),术后出血及血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6.24±3.99)min,(10.80±3.57)ml,(2.30±1.46)分,(3.03±1.56)分,(2.43±1.67)分,(8.57±1.37)d,86%(258/300),3%(9/300);以上8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器组拆套扎器前夜间疼痛评分(1.45±1.02)分,拆环后包皮内板及系带处水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拆线前夜夜间疼痛评分(1.38±0.92)分,拆线后水肿2.33%(7/300),以上两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包皮裂开各1例,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结论: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外观满意度高,安全度高,受术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永久占鹏程陈强程伟叶福增王乙水王均均李建华汤忠木
-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包茎包皮过长
- 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光动力杀伤效应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光动力疗法(PDT)对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血卟啉单甲醚在胃癌细胞MGC-803内的分布情况,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MGC-803细胞内HMME的荧光光谱,从而确定最佳孵育时间。将胃癌细胞MGC-803与不同浓度的HMME孵育90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光强度照射,使用CCK-8试剂盒分析MGC-803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荧光强度与孵育时间在90 min内呈正相关,在90 min处达到峰值。随着HMME浓度或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加,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率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与HMME浓度、光强度的乘积呈e指数衰减,光动力因子B=光输出功率×照射时间×HMME浓度(B=I_(0)×t×C)。结论HMME介导的PDT可显著抑制HMC-803细胞的增殖,光动力因子B可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陈强刘立凤高越
- 关键词: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胃癌细胞MGC-803
- 袖状胃切除及胃旁路手术对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近、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G)及胃转流术(GBP)对2型糖尿病(T2DM)的近、长期疗效的循证支持。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及EMbase数据库关于SG及GBP手术治疗合并肥胖的T2DM患者疗效的文献,设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Meta分析标准的文章有34篇,其中8篇为RCT,26项研究涉及GBP,27项研究涉及SG。术前GBP及SG手术患者的基础BMI(kg/m2)分别为44.8±5.2、46.68±7.3;术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86±0.73、7.91±0.98;空腹血糖水平(mg/dl,1mg/dl=0.055 5 mmol/L)分别为158.0±18.1、167.7±41.6。随访1年GBP和SG术后T2DM缓解率分别为77%、74%,3年缓解率则为74%、85%,5年及以上缓解率分别为77%、74%。8篇RCT文献中行GBP与SG手术治疗T2DM效果的Meta分析,RR=1.26,95%CI=1.10~1.44,GBP术后T2DM缓解率较SG高。结论 GBP及SG手术均是治疗肥胖合并T2DM的有效措施,其近、远期疗效随随访时间无明显下降。GBP治疗T2DM的疗效优于SG手术。
- 汤聪梁文丰岑宏陈强
-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胃转流手术远期疗效缓解率
- P21激活激酶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21激活激酶1(PAK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PTC和25例非恶性甲状腺组织中PAK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3.6%(24/55)的PTC组织中PAK1蛋白高表达或过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的8.0%(2/25)(X2=9.950,P=0.002)。在有腺体外浸润、临床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PAK1蛋白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32,P=0.016;X2=4.448,P=0.035;X2=4.990,P=0.02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多发、是否为双侧等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K1在PTC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增殖、浸润和转移。
- 陈强谢庆吉岑宏汤聪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PAK1免疫组化
- 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6h、拆坏前夜、拆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商环组比较,套扎器组患者术后切口裂开、包皮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生症发生率均较低,愈合延迟率亦较低,愈合时间较短,外观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套扎器与商环包皮环切术均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疼痛较小等优点,其中新型套扎器在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外观满意度方面更优。
- 赵永久杨金校占鹏程陈强程伟叶福增王乙水王均均
- 关键词:包茎包皮过长
- 新型包皮套扎器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47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缝合器组)各2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愈合时间、阴茎头充血水肿、排尿困难或者费力、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包皮裂开、延迟脱钉及愈合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83±0.42)min、术中出血量(2.41±1.01)ml、术中疼痛评分(0.20±0.47)分,术后6 h疼痛评分(0.48±0.94)分,术后包皮愈合时间(7.79±1.65)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5.8%(228/235),阴茎头充血水肿2.56%(6/235),排尿困难费力2.13%(5/235),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1.28%(3/235);缝合器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49±1.84)min、(3.34±2.59)ml、(0.57±0.76)分、(3.42±1.12)分、(12.05±2.80)d、90.6%(213/235)、36.17%(85/235)、34.04%(80/235)、5.11%(12/235),以上9项指标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第6天夜间疼痛评分套扎器组(1.34±1.07)分,缝合器组为(1.31±0.96)分;拆环时疼痛评分套扎器组(3.36±1.41)分,缝合器组脱钉前钉挂内裤时疼痛评分(3.49±1.22)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包皮裂开套扎器组1例,缝合器组2例。缝合器组延迟脱钉者8(3.40%)例。结论:使用新型套扎器包皮环切术更加安全、省时、美观、患者痛苦小、护理更简单。
- 赵永久占鹏程陈强程伟叶福增王乙水王均均汤忠木
- 关键词: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包茎包皮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