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疼痛
  • 3篇患者术后
  • 2篇药囊
  • 2篇镇痛泵
  • 2篇肿瘤
  • 2篇枸橼酸
  • 2篇肺癌
  • 2篇芬太尼
  • 2篇病人
  • 2篇病人控制
  • 1篇大样本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
  • 1篇饮酒

机构

  • 13篇南通大学附属...
  • 3篇南通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陈小红
  • 12篇曹汉忠
  • 4篇张建锋
  • 3篇郁燕
  • 2篇佘守章
  • 2篇黄文起
  • 1篇于布为
  • 1篇刘志恒
  • 1篇王晟
  • 1篇郑彬
  • 1篇苏帆
  • 1篇张加强
  • 1篇徐铭军
  • 1篇陈世彪
  • 1篇黄宇光
  • 1篇黄新冲
  • 1篇俞卫锋
  • 1篇李恒
  • 1篇秦毅彬
  • 1篇曹铭辉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疼痛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痛患者移动APP管理服务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3年
随着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医疗"战略模式,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移动终端逐步应用于医疗领域。本文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在癌痛管理领域的临床应用现状、应用功能和研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助力移动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杨远刘敏陈小红康培培吴沛艳曹汉忠
关键词:癌症疼痛远程医疗
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筛选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无线镇痛管理系统数据库内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2日行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均采用术后智能化PCA管理,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72 h内静态或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RS)分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6分,重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7分)组和非中重度疼痛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指标、镇痛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94例患者,中重度疼痛组1194例,非中重度疼痛组3200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王迪缪长虹陈万坤张建锋陈小红郁燕陈烨尹倩刁怀悦曹汉忠
关键词:肿瘤
不同材质镇痛泵储药囊对枸橼酸芬太尼的吸附效应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药囊对枸橼酸芬太尼的吸附效应。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枸橼酸芬太尼在玻璃、硅胶、非PVC和PVC为材质的镇痛泵储药囊中72h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每种材质重复测量3次。结果芬太尼在各储药囊内浓度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硅胶囊下降最明显(P<0.05),达6.3%;其次为非PVC(P<0.05),达2.7%;而PVC与玻璃瓶内下降分别只有1.5%及1.2%。结论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药囊在72h内对枸橼酸芬太尼均有吸附作用,吸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硅胶囊、非PVC储药囊、PVC储药囊、玻璃瓶。
曹汉忠陈小红
关键词:枸橼酸芬太尼药物浓度
不同材质镇痛泵储液药囊对枸橼酸舒芬太尼的吸附效应
目的考察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在不同时间点对常用的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的吸附效应。方法应用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枸橼酸舒芬太尼在玻璃瓶、硅胶囊、非PVC输液袋和PVC药囊为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中在不...
曹汉忠陈小红康培培
关键词: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
文献传递
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中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A组(n=36),B组(n=35)和C组(n=35)。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麻,对照、A、B、C组分别静注瑞马唑仑0、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四组均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地佐辛注射液10mg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 mg。维持期给予瑞马唑仑0.3~1.2 mg/(kg·h)和瑞芬太尼6~12μg/(kg·h),并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剂量。①观察四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滞留时间、瑞马唑仑补救率。②比较四组患者诱导开始前(T0)、初次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60时(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3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④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瑞马唑仑补救率低于对照组和A组,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组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低于C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高于C组(P<0.05);T0~T4时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1时刻的心率均高于T0、T3和T4(P<0.05),与T2时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1~T4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T0(P<0.05)。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P<0.05),但对照组、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安全有效,相对于诱导剂量0、0.2、0.4 mg/kg,瑞马唑仑诱导剂量为0.3 mg/kg、维持剂量为0.3~1.2 mg(/kg·h)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
朱珊张艳梅游波陈小红曹汉忠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麻醉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准确性与系统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探讨该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2家医院的100例患者,要求为预计手术麻醉时间大于1 h,其他不限。麻醉结束后,对比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与监护仪在相同的时间内采集到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每隔5 min±30 s比对一次,以最接近5 min的时间点为准,共比对12次;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系统在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中总的数据准确性为92.93%,95%可信区间为86.87%~97.30%,可信区间下限大于85%;在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中数据准确性均为100%,95%可信区间为92.89%~100%,可信区间下限大于85%;系统响应度、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功能界面的操作性和特定功能的准确性均达到"优"或"良"。结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自动获取和存储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可追溯性,大大地增加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在提高麻醉质量、医疗安全环节质量控制及科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门艳华曹汉忠尹宁张建锋陈小红王瑾郁燕
关键词: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手术麻醉
智能化PCA管理对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评价智能化PCA管理对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智能化PCA系统数据库内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术后PCA的6601例患者,为智能化PEA管理组(Ⅰ组),再根据年份分为3个亚组:2015年亚组(n=2221)、2016年亚组(n=2152)及2017年亚组(n=2228)。选择广东省12家三甲医院2016年4月11日至2016年4月22日期间关于术后镇痛情况多中心调研问卷中由麻醉科主管实施PCA的1235例患者为传统PCA管理组(C组)。记录术后第1和2天静态和动态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Ⅰ组术后各时点静态和动态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率升高(P<0.05或0.01)。与2015年亚组比较,2016年亚组及2017年亚组静态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动态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2017年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P<0.05);与2016年亚组比较,2017年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智能化PCA管理可改善PEA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曹汉忠黄文起彭书崚许立新王晟张静陈烨陈小红佘守章
关键词:镇痛病人控制疼痛人工智能
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敏反应及免疫应答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敏反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78)与B组(n=82)。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结合丙泊酚复合麻醉,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疼痛因子、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A组,CD8+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1%(22/78),显著高于B组的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痛敏反应,对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避免免疫抑制,且安全性较高。
张艳梅王迪曹汉忠朱珊陈小红张慧
关键词:羟考酮复合麻醉肺癌根治术免疫应答
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4年
患者自控镇痛(PCA)能缓解患者神经损伤和炎症应激反应,减轻急性疼痛;PCA需要专用PCA泵,30多年来PCA泵的研制不断地发展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智能化在临床医学中的快速发展,我国研发了智能化PCA(Ai-PCA)镇痛系统,Ai-PCA疼痛治疗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由于疼痛个体差异大、镇痛药物配置方案众多、治疗效果满意度不高。应《中华疼痛学杂志》之约,邀请组织麻醉科和疼痛科专家编写制定《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提供指导。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佘守章俞卫锋黄宇光姚尚龙于布为缪长虹李天佐米卫东刘进朱涛邓小明杨建军储勤军刘存明黄文起曹铭辉黑子清郑彬应彦璐罗艳欧阳文苏帆申乐华震徐铭军叶军明郑晓春王秀丽许学兵张加强张建锋陈世彪舒海华陈小红王志萍王韶双肖洁乔辉刘志恒李恒冯艺王汉兵张野王云秦毅彬许平波
持续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食管癌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B组)。比较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布鲁格曼舒适量表(BCS)评分、术后恢复质量15项量表(QoR-15)评分等指标。结果 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6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24、48、72h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苏醒期间躁动及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除外)发生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静息及运动时VAS、BCS评分及QoR-15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持续静脉镇痛可有效改善患者苏醒质量,降低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苏醒期间躁动及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及舒适度。
丁亚军赵亚飞宋荣燕张雷陈小红陈海涛曹汉忠钱燕宁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苏醒质量早期认知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