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顺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当代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析
- 2010年
-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存在的误区和偏差却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生的发展。在多元、开放的现代社会,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也必将朝着多元化、复杂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永舒陈天顺张蕊
- 关键词:课堂教学
- 教师倾听的“智慧”品性探微
- 2016年
- 教师倾听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活动,智慧是其内在和必然的品性,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个体的完善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性倾听。教师倾听的"智慧"品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的敏感性、理解力,对学生的关怀力,对知识的贯通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聆听学生,谛听自我,细听"他者",教师倾听的"智慧"品性能够得到提升。
- 陈娜陈天顺
- 关键词:教师倾听敏感性
- 语文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途径被引量:7
- 2019年
- 科学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在传授给小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科学文化素养,让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是,纵观当今的小学语文课程,并没有合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需要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 陈天顺赵诗雨
- 关键词:语文课程小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 女性角色心理探析——河南省女科技工作者心理调查被引量:1
- 2001年
-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女科技工作者的调查可知 :女科技工作者对扮演双重角色的态度是希望二者兼顾 ;对传统性别角色“男主外 ,女主内”的观念仍有所保留 ;女科技工作者有着良好的敬业精神 ,但是由于双重角色的困扰 。
- 周毅刚陈天顺
- 关键词:人格女科技工作者角色心理双重角色敬业精神
- 对教师科学评价的研究与思考
- 2006年
- 教师评价是一种对教师劳动重要意义的价值判断。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科学评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好师德的形成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
- 陈天顺
- 关键词: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评价体系自我价值师德
- 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必要性及路径
- 2020年
- 学生安全始终是一个严肃又敏感的话题,同时,更是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学生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若想从根本上维护学生安全,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以校园周边安全作为切入点,分析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必要性行政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三个方面对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提出构想。
- 赵育陈天顺
- 女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及教育被引量:6
- 2000年
- 调查显示女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职业女性整体水平。影响女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和事业矛盾、传统的社会观念、多方面的精神压力、社会交往能力偏低和消极的人格心态。为了提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女科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 ;克服消极心理、培养健康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 陈天顺
- 关键词:女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意志品质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教育
- 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 2000年
- 陈天顺
-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投入师资建设
- 反学校文化视角下中学校园欺凌成因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校园欺凌作为反学校文化的一种形式在中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欺凌行为是个体与所处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文化氛围、学校文化环境、同辈群体文化理念、社区文化及大众传媒文化都会对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产生影响,无形中诱导纵容其做出校园欺凌等反学校文化行为。因而需要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同辈群体良性发展、社区发挥教育功能、规范大众传媒发展从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其习得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性地处理同伴关系,化解校园欺凌等反学校文化行为。
- 柳若文陈天顺
- 关键词:反学校文化
- 学校场域视角下校园欺凌的诱因与干预措施被引量:1
- 2022年
- 学校是青少年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场域,打造阳光、安全校园是社会以及亿万家庭的共同诉求,然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却让学校教育教学面临重重挑战。学校场域中规章制度的过度“规训”、教师教育惩戒权不明、师生课堂交往的失衡、同伴群体对游戏规则的漠视以及家庭场域中不良惯习的迁移都会促使校园欺凌的滋生,通过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育人因素、明确教师治理校园欺凌的权利与义务、重构师生交往的良性环境、转变同伴群体对校园欺凌的态度、建立学校与家庭场域的联动机制来优化学校场域环境,以期发挥学校场域在校园欺凌治理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作用。
- 柳若文陈天顺
- 关键词:学校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