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多璞
- 作品数:43 被引量:4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杂交水稻制种激素应用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汕优 63制种母本穗期混喷花信灵+“九二 0”或花调灵十“九二 0”比单喷“九二 0”花时提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提高,寿命延长;异交结实率和千粒重也有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尤以花信灵+“九二 0”的综合效应更好。
- 陈多璞丁超尘孙宗法汪新国王安东朱国邦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珍汕97A激素
-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硬度影响研究
- 2007年
-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硬度的影响。[方法]以21个粒形有差异的水稻品种为材料,设施NP与NPK两种处理,对稻米硬度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施肥处理条件下不同粒形的稻米硬度差异及粒形与硬度间的关系。[结果]施NPK肥的稻米硬度平均为79.6 N,只施NP肥的稻米硬度平均为75.8 N;NPK处理中的窄粒型、中等粒型、宽粒型比NP处理中的稻米硬度分别大3.2、3.34、.4 N。在两处理中,穗上部籽粒比穗下部籽粒硬度大,平均差异分别为3.96和3.65 N。[结论]施NPK肥的处理比只施NP肥的处理稻米硬度大;籽粒越宽,硬度越大,且施K肥能明显提高宽粒形品种的硬度;穗上部籽粒比下部籽粒的硬度大。
- 石英尧朱飞龙鲍芳于芳陈多璞
- 关键词:施肥处理
- 几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研究结果表明:①11 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均大于非加性效应,除单株有效穗数两者相差不大以外,其余均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②应选择一般配合力高,且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亲本(Ⅰ类),来筛选强优组合。③广义遗传力高的性状有播始历期、株高、单株谷重、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穗长等;狭义遗传力较高的有株高、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播始历期等。在育种上可利用这些性状来作为参考,进行辅助育种。④在40 个组合中筛选出8 个超过汕优63 的组合,其中协优57、 K 优57、协优040 等已进入区试或推广阶段。
- 罗志祥丁超尘陈多璞朱启升
-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配合力遗传力籼型杂交稻
- 激素混喷对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1998年
- 汕优63制种穗期用4种激素处理喷施母本.结果表明,花调灵或花信灵与920混合喷施比单喷920花时提早,开花进程加快,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可加快普及应用.88速效灵与920混喷效果尚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 陈多璞丁超尘郭晓东郑立平卢继武汪新国
- 关键词:水稻激素汕优63制种
-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2年
-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 杨联松白一松陈多璞杨剑波丁超尘
- 关键词:粳稻粒形遗传性状亲本方差分析
- 种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实施科学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种业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 盛海平石英尧陈多璞
- 关键词:种业
- 早籼稻加工和外观品质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选用 4个早籼恢复系和 4个不育系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组 16个杂交组合 ,并对这些组合和亲本进行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进而分析了各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在整精米率粒形和垩白度等主要性状方面 ,以不育系协青早A和金 2 3A ,及以恢复系 92
- 石英尧陈多璞孟宪梅丁超尘
- 关键词: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早籼稻
-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0
- 2007年
-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 申广勒石英尧黄艳玲石扬娟王维刚张从合陈多璞
- 关键词:水稻倒伏茎秆特性通径分析
- 水旱稻杂交广谱恢复系在抗倒超高产组合上的应用
- 陈金节陈多璞石英尧张从合王合勤王群高胜从严志王士梅刘兴江李培德陈琳张云虎李方宝
- 该项目利用水稻与旱稻杂交,将旱稻的抗倒基因及优良性状转入水稻中,育成抗倒伏、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恢复系。项目研究形成“杂交中籼稻新组合高产制种技术”和“农丰A高产繁殖技术”,为抗倒伏、高产、优质新组合的快速推广提供了技术支...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产繁殖技术品种选育
- 粳系21—2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 1993年
- 粳系21—2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在安徽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鄂宜105增产5.8%。全生育期125—130天,株高80~90厘米,株、叶形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清秀,熟色好。平均每穗70余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约25克,米质优良。对主要病害有一定的田间抗性。适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栽培。其适宜播期为6月18—25日,秧田播种量40—50公斤,秧龄30—35天。大田亩栽2.5—3.0万穴,基本苗15—20万。在肥力中等田块,亩需纯氮9公斤左右,适当搭配磷钾肥。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后期控制用氮。够苗及时烤田,后期不断水过早,并加强病虫预防。
- 陈多璞丁超尘高用明张世白项茂林吴义方郑冈松姚汉文蒋文生
- 关键词:栽培粳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