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义

作品数:38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皮肤
  • 3篇单纯疱疹
  • 3篇单纯疱疹病毒
  • 3篇受体
  • 3篇皮炎
  • 3篇孢子丝菌
  • 3篇疱疹
  • 3篇疗法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2
  • 2篇药物疗法
  • 2篇真菌病
  • 2篇色斑
  • 2篇生殖
  • 2篇生殖器
  • 2篇尿道
  • 2篇皮肤光老化
  • 2篇皮肤浅部真菌...

机构

  • 35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长春医学高等...
  • 2篇沈阳市第七人...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8篇陈世义
  • 8篇李珊山
  • 8篇付爱华
  • 5篇马刚
  • 5篇郑华
  • 4篇刘喜福
  • 4篇于海滨
  • 3篇钟淑霞
  • 3篇马蕾
  • 3篇田亚平
  • 3篇李晓红
  • 3篇王桂兰
  • 3篇刘玉洁
  • 3篇刘鹤松
  • 3篇赵翠杨
  • 3篇于艳
  • 3篇陈禹
  • 3篇王秀梅
  • 3篇张林
  • 2篇朱慧明

传媒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老年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5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对近3年吉林地区58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7-2009年我院皮肤科确诊的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5例患者中男女比1:1.35,平均年龄40.5岁,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22.05%);平均病程6.78个月;冬春季节发病者所占百分比最高;居住于农村者551例(94.19%),有外伤史者占25.47%。临床表现以固定型最常见(56.58%),其次为淋巴管型(39.66%),皮肤播散型和不确定型各占1.88%。受累部位以四肢(50.94%)及面部(43.76%)最多。治疗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联合治疗。失访250例,余335例已治愈289例,平均疗程2.09个月,其余46例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孢子丝菌病近年来仍然是吉林地区的多发病,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与以往报道相似,但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及皮损不典型病例增加,碘化钾、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是治疗孢子丝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李珊山刘鹤松郑华陈世义付爱华王虹宋洋姚蕾刘媛媛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22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8年
于立红颜令义陶宇刘秀华赵纪敏陈世义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淋巴管碘化钾
芳维A酸乙酯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芳维 A酸乙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 :对 7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应用芳维 A酸乙酯治疗 ,并对治疗前后的体征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76例患者中 ,痊愈 5 1例 ,显效 1 7例 ,有效 7例 ,无效 1例。总有效率 89.4%,痊愈率 67.0 %。结论 :芳维
陈世义李晓红刘兵马刚
派瑞松霜剂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1年
张杰陈世义马刚
关键词:皮炎湿疹药物疗法
不同人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双链DNA病毒,典型HSV可分为HSV-1型和HSV-2型.HSV-1与大多数非生殖器感染有关,HSV-2几乎都是性接触感染.本研究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各人群中HSV的感染情况.
于海滨陈世义徐斌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HSV-2双链DNA病毒生殖器感染
研磨-CTAB法与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真菌DNA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对两种病原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及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真菌标本的前期处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来自于同一批培养基的4株申克孢子丝菌及6株普通真菌菌株分别采用研磨-CTAB法及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抽提基因组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基因组DNA样品OD260和OD280值,计算提取样品的浓度并估计核酸的纯度,然后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的DNA浓度及纯度均高于研磨-CTAB法,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病原性真菌基因组DNA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等特点,适用于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标本前期处理。
李晓红陈世义钟淑霞付爱华赵翠杨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培养表皮角朊细胞DNA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选择培养表皮角朊细胞时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EGF)及小牛血清的最适浓度。方法 :添加不同浓度的 EGF及小牛血清 ,测定 3 H- Td R掺入量。结果 :添加 2 0μg· L-1EGF时3 H- Td R掺入量明显高于添加 5和 1 0 μg·L-1EGF时。结论 :2 0 μg·L-1EGF、2 0 %小牛血清为培养表皮角朊细胞的最适浓度。
马刚陈世义刘洪香
关键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角朊细胞
麻风图谱
2010年
患者男,23岁。全身起皮疹伴眉毛脱落及肌肉萎缩6年,皮损加重伴发热及咽痛1周来我院就诊。6年前躯干四肢起“疙瘩”,曾在当地某医院行病理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6年间皮损时轻时重,伴有淋巴结肿大,严重时曾用抗生素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很快缓解,但双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逐渐加重,功能受限。近1个月面部、躯干及四肢关节出现红斑、结节,伴有高热及关节痛,
于艳李珊山陈世义
关键词:麻风肌肉萎缩四肢关节神经纤维瘤淋巴结肿大眉毛脱落
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应用紫外线(UVA、UVB混合光源)照射豚鼠背部,观察紫外线对豚鼠皮肤的影响,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防治皮肤光老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皮肤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接受紫外线每日一次、持续照射6周的豚鼠皮肤进行光老化分...
田亚平赵翠阳陈世义张秀英任淑萍
关键词:动物模型皮肤光老化紫外线
文献传递
幼儿梅毒性脱发1例
2012年
1病历摘要 患儿男.16个月。因脱发3个月于2011年2月28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家长于3个月前发现患儿枕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边缘不规则的小片状脱发,其后两颞侧及头顶部头发亦渐呈片状脱落,头皮无自觉症状,无脱屑。家长自认为由缺锌导致,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个月稍见好转。2个月前发现患儿肛周出现赘生物,后逐渐增大,表面扁平略潮湿。遂来医院就诊。家长否认患儿有拔毛癖,否认外生殖器溃疡及淋巴结肿大病史,无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否认非婚性接触史。
刘玉洁陈世义李燕陈禹
关键词:脱发梅毒幼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