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丁莉
- 作品数:58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的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的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83例和对照者120例,所有入组者均需检测CEA、CA19-9、CA72-4和CA242四种肿瘤标志物。将所有的胃癌患者和对照者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前进法Logistic回归将肿瘤标志物联合在一起,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组合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另一部分用于对其组合的诊断效率验证。结果四种肿瘤标志物都被选入了回归模型,其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灵敏度为72%,正确率为76.4%。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的可信区间为0.696~0.942),灵敏度为78.8%,特异性为85%,正确率为81.1%。结论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的方法可以很大地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率。经验证预测概率值的方程具有很高的正确率,检查者可以通过此方程方便直观地得出胃癌的预测值。
- 王志刚陈丁莉李守霞冯丽娟张彦青
- 关键词:胃癌LOGISTIC回归模型肿瘤标志物ROC曲线
- 全血微量元素含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血微量元素含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对GDM孕妇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为GDM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GDM诊断标准随机选取153例GDM孕妇为病例组,121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水平,对数据统计处理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GDM组(孕中期)与对照组(孕中期)在年龄、孕周、身高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孕妇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孕妇孕期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治疗前,GDM组(孕中期)微量元素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微量元素锌、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微量元素钙、镁含量与对照组(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规范治疗后,GDM组(孕晚期)微量元素锌含量显著高于GDM组(孕中期)及对照组(孕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晚期)微量元素铜含量显著低于GDM组(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晚期)微量元素铜、钙、镁、铁含量与对照组(孕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是围生期较常见合并症,要高度重视GDM孕妇微量元素代谢紊乱,注重早期防治GDM发生及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确保母婴健康。
- 史东晔郭胜利郭丽丽陈丁莉张运刚李丽红迟晓慧郭书丽张鹏汪卫东
- 关键词: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妊娠期糖尿病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候选基因和位点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近来,研究人员采用流行病学分析、详细分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动物模型的分析相结合,一些新的候选基因和位点已经确定与NSCL/P有关。这些发现推进了发育生物的理解,也为临床转化研究创造了新的机遇。
- 陈丁莉李守霞要跟东
- 关键词:唇腭裂候选基因位点
- 邯郸地区新生儿GJB2和GJB3基因大规模突变筛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同时,进行耳聋易感基因GJB2和GJB3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早期发现耳聋高危人群,针对筛查到的病例进行有效的咨询和早期预警。方法:以1 00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同时采集其脐带血。应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对GJB2和GJB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突变阳性样本。结果:1 000例新生儿中,初次听力筛查有141例(14.1%)未通过,经过复筛共有11例(1.1%)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其中2例为携带GJB2基因c.427C>T纯和突变的新生儿。携带GJB2基因c.235delC杂合突变的10例(1%),均通过听力筛查。携带GJB3基因c.538C>T杂合突变1例(0.1%),未通过听力筛查。共有13名新生儿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本地区新生儿中携带率较高为1.2%。GJB2基因突变为邯郸地区最主要的致病突变形式,在新生儿中进行GJB2基因筛查,可在早期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提高人口素质。
- 李守霞陈丁莉张小芳冯海芹郭丽丽孙彩霞杨志明要跟东
- 关键词:新生儿基因筛查GJB2基因
- 邯郸地区孕期女性线粒体12SrRNA基因筛查及突变分析
- 2013年
- 目的调查邯郸地区孕期女性对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的接受程度以及孕期女性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方法对孕期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内容的宣传,每位受检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用于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1.1100例孕期女性中,1000例同意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接受率达90.9%;2.用药情况1000例研究对象中,被测者孕期明确应用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者33例(3.3%),33例中有1例(3.03%)存在线粒体基因A1555G位点突变。用药的时间为期妊娠期,用药原因多为感冒、发烧和腹泻,具体的用药剂量不详。3.PCR检测结果以1000例孕期女性的DNA样本(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4.测序结果被检测的1000名孕期女性者中,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的3例(占0.3%);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C1494T点突变的2例(占0.2%)。携带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论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孕期女性中接受程度高,如果列入常规产前筛查项目之中,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有效地防止新的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 李守霞要跟东张小芳冯海芹陈丁莉郭丽丽孙彩霞刘永杰
-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分子生物学
- 临床科室床旁检测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比对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临床科室使用的床旁检测(POCT)血糖仪与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相关性,探讨POCT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同时用POCT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糖浓度范围1~22mmol/L)。POCT血糖仪测定全血葡萄糖浓度,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46台POCT血糖仪与生化仪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关系数r〉0.975,说明两者相关性良好。所有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在1.48%~11。9%之间,有42台符合国家对POCT血糖仪的测量重复性要求(CV不超过7.5%)。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应用准则为允许偏差,第1次比对分析中,46台POCT血糖仪中达到要求的只有21台(45.7%)。未通过第1次比对的POCT血糖仪经过厂家校准,经过第2次比对后只有3台(6.5%)未达到允许偏差范围。结论POCT血糖仪仅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监测,不能代替实验室血糖的检测结果作为确诊试验。
- 陈丁莉李守霞
- 关键词:血糖仪POCT生化分析仪
- 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SLC26A4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静脉血,用于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SLC26A4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①耳聋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障碍、残疾和残废的国际分类》(1980年)中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评定,10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重度以上双侧耳聋且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②PCR检测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SLC26A4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③测序结果:被检测的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6例SLC26A4突变导致的内耳最常见的畸形前庭水管扩大(EVA),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6例(占6%),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4例(占14%)。结论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及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因此对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可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提高人口素质。
- 要跟东李守霞张小芳刘永杰陈丁莉孙彩霞郭丽丽
-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SLC26A4分子生物学突变
- 46,XX,t(1;21)(q12;p11.2)平衡易位一例
- 2020年
- 患者女,27岁,结婚3年,G3P1,前两次怀孕均于50天左右发生胚胎停育。后生育一女,外貌、智力均正常。夫妇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患者有一妹,未婚,表型正常。其他家系成员无不良孕产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征得其知情同意后,常见进行外周血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G显带,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t(1;21)(1pter→1q12∷21p11.2→21pter;1qter→1q12∷21p11.2→21qter),见图1。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患者父母与其妹妹未做染色体检查。
- 平慧李守霞梁淳陈丁莉
-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检查服药史家系成员
- 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比对分析
- 目的研究临床科室使用的46台POCT血糖仪与检验科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探讨POCT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抽取糖尿病病人的EDTA抗凝血(血糖浓度范围1~22 m...
- 陈丁莉李守霞
-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
- 文献传递
-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818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提高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DS)的筛查率,预防和减少Ds患儿的出生。方法对818例妊娠14~20周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评估高风险的cutoff值为:21-三体综合征大于或等于1:250;18-三体综合征大于或等于1:350;筛查神经管缺陷(NTD)≥1:1000;单纯年龄风险大于或等于1:270,对高风险及临界风险者建议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筛查818例中期孕妇,检出高危者42例,阳性率为5.13%,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危者30例,占高危病例的71.4%;18-三体综合征高危者1例,占高危病例的2.38%;NTD高危者11例,占高危病例的26.19%。结论孕中期母血清联合检测AFP和pHCG,便于在孕妇中进行大规模的筛查,对发现胎儿先天缺陷有效可行。
- 李守霞陈丁莉王蕾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甲胎蛋白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产前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