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邦超
- 作品数:36 被引量:20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通过检测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禁水13h尿渗透浓度,评估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间质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型DM患者77例,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泌量将其分为DMⅠ组(尿清蛋白<30mg)、DMⅡ组(尿清蛋白30~300mg)和DMⅢ组(尿清蛋白>300mg),观察各组之间尿NAG、RBP和尿渗透浓度变化的差异以及DM的病程、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NAG、RBP增高,尿渗透浓度减低;随尿清蛋白排泌量的增加,尿NAG、RBP明显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尿清蛋白排泌量呈密切的平行关系;病程长、血糖控制较差者尿NAG、RBP异常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病情控制较好者(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DN)较普遍地存在肾小管间质受损。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加强DN标记物的检测,对DN早期诊断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王燕燕王晓赵明陆邦超顾萍卢斌李洁王杨天邵加庆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2型糖尿病
- 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陆邦超赵明王燕燕王晓顾萍卢斌李洁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诺和锐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 2001年
- 陆邦超孟萍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抵抗肥胖
- 大剂量爱维治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爱维治(Actovegin)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组给予爱维治2 000mg,常规剂量组给予爱维治800 mg,均溶于500 m l等渗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溶于100m l等渗盐水中静脉滴注,均为1次/d,共15 d,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大剂量爱维治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较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爱维治比常规剂量更能改善DPN临床症状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较好。
- 顾萍赵明王燕燕王晓陆邦超卢斌李洁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爱维治
- 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静脉给予5%果糖注射液后血糖的变化。方法:对60例糖尿病病人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5、3 h各采集静脉血,观察用药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用药前血糖与用药后1.5和3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给予5%果糖注射液不会升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 李洁赵明王燕燕陆邦超卢斌顾萍
- 关键词:果糖糖尿病血糖
- 骨松宝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骨松宝颗粒,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肾阳虚证症状体征、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变化。结果54例患者治疗后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t=10.561,P<0.01。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L2~4上升值(0.018±0.052)g/cm2,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略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尿羟脯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血清钙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骨松宝颗粒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减缓增龄性骨量丢失的速度。
- 孟萍黄姝艾智华冯正平陈勇川陆邦超乔飞
- 关键词:骨松宝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
-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 ;探讨骨峰值年龄 ;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 ,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 1 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 1 32 0人 (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 )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 (L2~ 4)、股骨近端 (Neck、Ward’s、Troch)骨密度 ,男女分别按 5岁一个年龄段 ,共 1 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 2 5~ 2 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 (L2~ 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 4 5~ 55岁 ,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 55~ 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 2 5~ 2 9岁 ;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 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 ;
- 陆邦超孟萍黄姝蔡红卫王富华乔飞
- 关键词:骨密度骨峰值
- 氧化应激相关细胞衰老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 通过检测软骨细胞衰老相关指标,探讨软骨细胞衰老与骨关节炎(O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骨科需手术住院的OA患者及非OA患者各6例,分离培养膝关节软骨细胞,分为正常软骨细胞组(对照组)、OA软骨细胞组(OA组),选P2代细胞分别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收集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P21、P53基因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软骨细胞中P21、P53蛋白水平。结果 OA组软骨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著增高,OA组ROS水平[(24.72±2.40)%]较对照组[(4.96±0.14)%]明显升高(P<0.01),OA组JC-1染色绿色荧光强度[(21.87±3.03)%]即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3.13±0.25)%,P<0.01];OA组P21、P53基因mRNA表达量(2.72±0.21、2.90±0.23),较对照组表达量(1.00±0.03、1.00±0.06)显著增加(均P<0.05)。OA组周期蛋白P21、P53表达量(0.51±0.02、0.55±0.03)亦较对照组表达量(0.40±0.03、0.45±0.02)显著增加(P<0.01)。结论 OA患者软骨细胞衰老较对照组显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可能在OA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抗氧化应激或可作为OA治疗的有效靶点。
- 曹娟李玲玲姚瑶肖云云武文卉陆邦超丁从珠
- 关键词:骨关节炎氧化应激
- 伊班膦酸钠在转移癌性骨痛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陆邦超赵明顾萍
- 关键词:伊班膦酸钠肿瘤骨转移患者顽固性疼痛恶性肿瘤晚期病理性骨折缓解后
- 老年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参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 陆邦超陈晓琳薛佳孙婧黄靓丁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