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蓉
- 作品数:70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异基因恒河猴胰岛骨髓腔内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 王成世王莉李红霞李新丽程惊秋陆燕蓉杜晓炯何斯荣陈又南刘敬平田伯乐张爽麦刚赵久茗
- 恒河猴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恒河猴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4~5岁健康恒河猴10只,雌性4只,雄性6只,体重5~8 kg;于大隐静脉抽取外周血,每只抽取8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采用非人灵长类Tregs分离试剂盒的生物素标记的混合抗体和磁珠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阴性分选,以及大鼠抗人CD4-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 C,APC)和抗APC多选试剂盒中的磁珠标记的抗APC抗体阳性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细胞的得率、活性及纯度;选择得率、活性和纯度较高的分选方法获得的CD4+T淋巴细胞,用磁珠标记的抗人CD25抗体进行阳性分选,获得CD4+CD25+Tregs,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活性及FoxP3表达水平,以及Tregs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A,ConA)刺激的自体CD4+CD25-效应性T淋巴细胞(effective T cells,Teffs)增殖的抑制功能。结果 CD4+T淋巴细胞阳性分选和阴性分选后,细胞活性均达95%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得率和纯度均显著高于阴性分选(P<0.05)。后续CD4+CD25+Tregs分选采用阳性分选法获得的CD4+T淋巴细胞。经双阳性分选收集的目的细胞中CD4+CD25+Tregs占76.2%±8.6%,活细胞比例为93.3%±4.7%,FoxP3阳性细胞比例为74.2%±6.9%。混合培养后Tregs均对ConA刺激的Teff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能有效分选出恒河猴外周血中有功能的CD4+CD25+Tregs。
- 张爽金熙程汉佳何斯荣陈又南龙丹单娟曾力王成世程惊秋陆燕蓉
- 关键词: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恒河猴
-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极为严重且进展迅速的临床综合症且最具挑战性临床医学问题,鉴于对ALF认识不足及对患者进行研究的困难,建立准确反映人ALF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ALF大动物模型众多。主要应用猪、狗,通过手术方法(全肝切除、部分肝切除、肝缺血)或化学药物方法(醋氨酚、D-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等)建模。然而现今的模型都不能准确地重现人ALF,都有其局限性。可喜的是兔出血病病毒模型可很好重现人ALF临床生理、生化特征,但兔同人差异大。进一步尝试建立大动物感染模型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十分必要,且将是未来趋势。
- 陈拥华杜冰清陆燕蓉刘续宝麦刚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再生
- 携带突变k-r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被引量:1
- 2004年
- 赵峰周清华陆燕蓉张洁王建军
- 关键词:突变K-RAS基因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
- 恒河猴肝脏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及序列分析
- 2010年
- 恒河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其遗传学研究对于科学分析、应用动物实验结果有重要意义。我们从恒河猴肝脏cDNA文库随机挑选401个克隆单向测序,获得393条有效序列,拼接和聚类后得到221个非冗余EST序列。Swiss-prot数据库比对发现有188个Unigenes序列与已知蛋白质匹配,并与人有高度同源性,其中16个为已知恒河猴蛋白质。BLASTN比对显示,另外的33个Unigenes序列中,有26个Unigenes序列与已知恒河猴基因匹配。dbEST数据库比对表明有3个Unigenes序列为新发现的恒河猴EST序列。
- 柯晓雪王建东丁杨谭卫东陆燕蓉程惊秋陈又南
- 关键词:恒河猴CDNA文库肝脏表达序列标签
- MSC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目的:炎性因子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在移植排斥、血栓形成、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抗凋亡和抗氧化活性,可能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探讨人MSC条件...
- 陆燕蓉史梅梅袁玉佳刘敬平陈又南陈波李兰张杰罗瑞熙程惊秋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TNF-Α
- 诱导建立猴Ⅰ型糖尿病疾病模型过程中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病理学研究
- 目的:单次大剂量静脉注射链脲菌素(Ⅰ组:100 mg/kg,Ⅱ组:120 mg/kg)靶向性损伤正常猕猴胰岛β细胞,造成猕猴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严重者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产生类似Ⅰ型糖尿病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 杨光陆燕蓉陈又南
- 关键词:并发症病理变化
- 文献传递
- 免疫抑制剂依维莫司对大鼠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
- 2010年
-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对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和SD大鼠正常胰岛细胞代谢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依维莫司在胰岛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梯度免疫抑制剂依维莫司、西罗莫司、环胞霉素A和霉酚酸酯处理INS-1和正常胰岛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代谢活性;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临床血药浓度以上的依维莫司和西罗莫司高浓度组胰岛细胞增殖抑制率低于环胞霉素A和霉酚酸酯(P<0.05);依维莫司在临床血药浓度范围和其它免疫抑制剂一样可以抑制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各组间的刺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维莫司和西罗莫司对INS-1细胞及SD大鼠胰岛的毒性作用较小,环胞霉素A和霉酚酸酯对INS-1和SD大鼠胰岛具有较为明显的毒性作用,依维莫司有望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胰岛移植。
- 金熙丛聪袁宇麦刚魏玲玲陈又南程惊秋陆燕蓉
- 关键词:依维莫司免疫抑制剂胰岛毒性
- 枯草芽孢杆菌PY-1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PY-1为拮抗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由指状青霉引起的绿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在混有病原菌孢子的PDA平板上接种PY-1和PY-1发酵滤液。(2)体内实验:对柑橘果实人工接种绿霉病,测定PY-1菌悬液、发酵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对绿霉病以及对菌斑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中PY-1及其发酵滤液均表现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PY-1的四种处理液均对绿霉病以及菌斑的扩展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弱依次是:发酵液,菌悬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结论]PY-1可作为生物拮抗菌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生物防治。
- 张静龚萌袁宇杨浩陆燕蓉程惊秋
- 关键词:柑橘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绿霉病
- 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 :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 CSF和TNF α诱导 ,观察了第 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达。结果 :在体外通过GM CSF和TNF α的作用 ,小鼠骨髓、人胎肝、骨髓细胞呈典型的毛刺状胞浆突起 ,第5天的收获率分别为 :39 5 %、6 7 2 %、12 9% ,而基本不能从脾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 ,获得的DC能与MAbCD80、MAbCD40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在GM CSF和TNF α的共同作用下 ,能在体外从人胎肝、骨髓和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成熟DC ,其DC能表达高水平的B7 1和CD40分子 ,这为大量获取DC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段 ,为研究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抗原提呈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 林苹张洁陆燕蓉周宏远宁其志黄孝忠
- 关键词:胎肝细胞骨髓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