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熙德

作品数:91 被引量:34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9篇中日关系
  • 25篇外交
  • 8篇外交关系
  • 7篇政治
  • 6篇首相
  • 5篇战后
  • 5篇日本对华OD...
  • 5篇日本政治
  • 5篇融冰
  • 5篇自民党
  • 5篇冷战
  • 5篇经济合作
  • 4篇贷款
  • 4篇战略互惠
  • 4篇日元贷款
  • 4篇小泉
  • 4篇冷战后
  • 4篇经贸
  • 4篇经贸关系
  • 4篇互惠关系

机构

  • 88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外交学院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教育部教育发...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科技部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中国国际问题...
  • 1篇中国现代国际...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中共中央党史...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爱知大学
  • 1篇翰林大学

作者

  • 90篇金熙德
  • 2篇王新生
  • 2篇冯昭奎
  • 2篇江瑞平
  • 1篇史志钦
  • 1篇崔世广
  • 1篇贺力平
  • 1篇郭震远
  • 1篇王缉思
  • 1篇阎学通
  • 1篇秦亚青
  • 1篇张琏瑰
  • 1篇薄贵利
  • 1篇侯少文
  • 1篇傅梦孜
  • 1篇张世鹏
  • 1篇李强
  • 1篇林晓光
  • 1篇陈少峰
  • 1篇王逸舟

传媒

  • 20篇日本学刊
  • 8篇当代亚太
  • 7篇世界知识
  • 7篇时事报告
  • 6篇世界经济与政...
  • 6篇日本研究
  • 3篇当代世界
  • 3篇现代国际关系
  • 3篇国际贸易
  • 3篇亚非纵横
  • 2篇中国党政干部...
  • 2篇同舟共进
  • 2篇时事报告(大...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瞭望
  • 1篇江南论坛
  • 1篇和平与发展

年份

  • 1篇2009
  • 20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 8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关系:现状、趋势与对策被引量:1
2005年
金熙德
关键词:中日关系
2007年中日关系的基本特点
2007年
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开始走出“政冷”低谷而进入复交以来的第三时期,即以“合作与竞争并存”为基本特征的时期。近期内中日关系的前景将取决于两国走向“战略互惠”和日本对华采取“两面下注”战略两种趋势如何发展。2007年,总体上中日关系将在这一大环境下继续“回暖”。
金熙德
关键词:中日关系
经援政治化——日本对华ODA政策调整被引量:4
2001年
日本于1979年底确立了对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资金的方针.当时日本的决策依据主要有三:一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欲籍此加强对华友好关系;二是从对外经济需求出发,期待以此开拓中国市场;三是鉴于中国放弃了战争赔偿,愿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援.从那以来,日本对华ODA形成了以日元贷款为主、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为辅的资金结构,以经济基础设施为主、民生项目为辅的项目结构,以及以"多年度一揽子决定方式"为主、以小数额灵活决定方式为辅的决策结构.对华ODA成为日本对华友好政策的重要标志和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一环.
金熙德
“暖春之旅”开启中日新时代
2008年
2008年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暖春之旅”,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再次访日,是对2006年以来中日关系回暖过程的总结,为两国关系重新定位,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开启了中日“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时代。
金熙德
关键词:中日关系互惠关系
东北亚格局与中日关系
1997年
东北亚格局与中日关系金熙德中日两国同处东北亚地区,这一地缘关系决定了中日关系与东北亚格局有着天然的、永久的密切联系。随着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日关系的意义正日益超出双边关系范围而具有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影响。中日关系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尤为显著:...
金熙德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中日关系冷战后东北亚经济合作
2007:中日关系处在“关键年”
2007年
2006年10月,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之为“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走出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政冷”低谷。两国高层互访标志着中日关系新局面的形成。随着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的继续“回暖”,这段时期也将成为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双方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为形成更加和谐的双边框架而努力。综观两国近年来的关系变化,可以说2007年,将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
金熙德
关键词:中日关系回暖战略互惠
中国与东亚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
2008年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金熙德
关键词:转折期
东北亚安全结构与中国的应对被引量:3
2007年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金熙德
安倍访华,中日关系迎来转机
2006年
安倍访华,中日首脑会谈得以恢复,开启了中日政治对话和全面交往的大门。只要双方抓住这一来之不易的转机,信守彼此作出的承诺,就能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回暖,迎来政治、经济同步升温的新局面。
金熙德
关键词:中日关系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访华日本首相自民党
安倍外交的初期成效与展望被引量:5
2006年
安倍政权的内政、外交政策体系以“美丽的国家”为核心概念,其外交内涵是要摆脱“二战后体制”,走向“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安倍上任头一个月的外交局面,总体上是亮点多于阴影。特别是其对中韩两国的访问,基本上实现了扭转外交困境、磨灭在野党批判锋芒的双重目的。今后安倍外交向何处去,将取决于日本国内政局变化和对外关系演变等多种因素。
金熙德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