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元
- 作品数:120 被引量:5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多元语境中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反省被引量:24
- 2008年
- 当今电影数字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电影数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是在多元语境中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当代消费文化语境、电影审美文化、视觉文化、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与电影的认同、全球化语境下民族电影的数字化生存等方面,对当代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征候进行梳理、分析与深入地探讨。
- 金丹元徐文明
- 关键词:审美视觉文化
- 禅意:未来艺术与亚宗教情感
- 1991年
- 禅意不是宗教,但毕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无法找到一个更确切的概念与之相对应之前,最接近禅意的代名,大概可算是形而上的“亚宗教”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亚宗教比宗教的历史更为悠久,生命力也更旺盛;而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亚宗教比宗教又更为深刻,也更具普遍性。
- 金丹元
- 关键词:禅意宗教未来艺术情感需要人际关系
-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认为巴赞电影理论远不仅仅只是强调"纪实美学",而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的一种倡导、推崇和深化。巴赞理论中既有现实主义导向,也有存在主义因素。而今天西方电影中将现实主义与后存在主义、后精神分析学互渗的创作态势,似乎恰恰源自于巴赞理论,同时它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也不无借鉴意义。
- 金丹元曹琼顾昉冉
- 关键词:电影美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纪实美学西方电影
- 穿行于现代派诗歌与当代艺术中的意象
- 2006年
-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审美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也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在探求中,建立起一条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审美道路。在“众声喧哗”、“多元并生”的后语境中、有人认为“意象”已经淡出,甚至已被彻底消解。但事实上,“意象”仍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以与时俱进的崭新姿态参与着新时代的审美改造,并不断显示其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蓬勃的艺术生机。
- 金丹元高婷婷
- 关键词:意象现代派诗歌当代艺术传承
- 试论影视美学的范畴、困惑与研究视角——兼论当代审美文化被引量:3
- 1999年
- 金丹元
- 关键词:影视美学影视艺术电视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符号美学电影美学
- 直面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产业的新窘境——对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策略的再思考被引量:33
- 2016年
- 近年来,中国电影呈现出"内热外冷"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火爆,票房收入屡创新高,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传播却不尽人意,遭遇了"文化折扣率高""票房收入偏低""宣发渠道不畅"等多重窘境。当然,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把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看作是一种文化输出,从影片内容到影片的传播途径都以政府为主导,过多注重电影的文化性,忽视了电影的商品属性,致使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出现"泛文化"化的倾向,最终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如此,在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下,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必须抓住新的历史契机,转变传播观念,从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回归到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轨道上来,并在传播观念、传播竞争力、传播渠道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增强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 金丹元周旭
- 关键词:中国电影
- 对当代电影中上海城市形象书写的反思被引量:3
- 2011年
- 随着上海在全球语境中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影将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搬上大银幕,有些影像表达确实程度不同地揭示了上海的空间变化和文化态势,但有些则是借助上海国际都市的全景视野暗藏作者个人的社会批评和文化观点,或是完全凭一己想象为上海贴上不合逻辑的身份标签。文章就此来阐释全球化语境下对上海自由抒写"想象能指"的可能性并对上海的影像表达做出反思。
- 金丹元高莉娅
- 关键词:女性形象旧上海海派文化
- 在“意”与“真”中——中国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之比较
- 1999年
-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淀,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一套全新而完整的美学体系,只是翻译或照搬西方理论,所以目前的中西美学比较实际上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比较”。本文认为,以大文化为背景,用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活力的命题与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以及对中西美学中“意”与“真”的含义、用语、价值判断等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儒道佛不仅可与现代美学对话,而且其理性主义、强调自由本质、当下直了等又对精神分析学、维特根斯坦的美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有所补益。对此作更深层的开掘和全面的译介,则中西互补。
- 金丹元
- 关键词:西方现代美学维特根斯坦中国美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
- 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缝合——关于第五、六代电影导演之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对中国文化的想象及其影像呈现风格上有着诸多差别,他们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方面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在客观上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强势影像进行了中国式挑战。本文着重论证了第五、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呈现的重要影像意义和文化价值,分析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不同想象的社会历史原因,进一步提出第六代导演要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的承上启下者,就必须在保持个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学习、领悟和体会,这是两代导演影像文化缝合的关键,也是第六代导演能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惊喜的新的契机。
- 金丹元
-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中国文化
- 论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所遭遇的国际性“后语境”被引量:1
- 2003年
- 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无法回避国际文化的背景——“后语境”,正是在这种“后语境”中,不仅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互渗。中国影视审美的现代性转换,既要主动融入这种国际文化背景,又要在积极参与全球性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地体现“先进文化”的思想,并将它视作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框架。
- 金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