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永飞

作品数:156 被引量:676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8篇颈椎
  • 39篇前路
  • 31篇骨折
  • 29篇韧带
  • 29篇韧带骨化
  • 29篇纵韧带
  • 29篇后纵韧带
  • 29篇后纵韧带骨化
  • 29篇脊柱
  • 29篇骨化
  • 28篇手术
  • 24篇颈椎后
  • 23篇颈椎后纵韧带
  • 23篇颈椎后纵韧带...
  • 21篇融合术
  • 21篇颈前
  • 18篇内固定
  • 17篇疗效
  • 15篇后纵韧带骨化...
  • 15篇骨化症

机构

  • 15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安阳市人民医...
  • 3篇上手金钟手术...
  • 2篇上海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郑州市骨科医...
  • 2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滑县骨科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6篇郭永飞
  • 82篇陈德玉
  • 55篇袁文
  • 51篇王新伟
  • 51篇陈宇
  • 47篇何志敏
  • 34篇刘岩
  • 28篇杨海松
  • 26篇贾连顺
  • 26篇史建刚
  • 20篇陈爱民
  • 18篇卢旭华
  • 17篇田海军
  • 17篇孙璟川
  • 15篇苟三怀
  • 15篇徐建伟
  • 14篇曹振羽
  • 14篇欧阳跃平
  • 14篇王元
  • 14篇张伟

传媒

  • 1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2007SI...
  • 9篇脊柱外科杂志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第八届全国脊...
  • 6篇第十一届全军...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30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山羊模型的生物力学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山羊颈椎模型分析比较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椎体次全切除后分别植入AC-AFF、钛网+钢板或髂骨块+钢板,人工饲养6个月后羊颈椎模型经处理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施加载荷为0~150N,加载速率为1.4mm/min,测试的运动工况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测量指标包括颈椎的变形与位移、强度和刚度及极限力学性能.结果 三种重建方式中,AC-AFF组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应变最小,较钛网+钢板组、髂骨块+钢板组分别小2%~4%(P>0.05)及10%~16%(P<0.05);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或侧屈状态下植骨融合处的应力集中最小;平均水平位移AC-AFF组为0.44 mm,钛网+钢板组为0.51 mm,髂骨块+钢板组为0.70 mm.轴向位移AC-AFF较钛网+钢板小3%~4%(P>0.05),较髂骨块+钢板小16%~24%(P<0.05);AC-AFF的水平剪切刚度、轴向刚度及弯曲刚度最高,扭矩及扭转刚度最大.极限破坏实验显示AC-AFF的极限载荷为1107 N,钛网+钢板组为998 N,髂骨块+钢板组为879 N.结论 与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比较,AC-AF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高.
郭永飞陈宇陈德玉张竞刘岩王以进袁文
关键词:颈椎固定器钛网生物力学
一种脊柱椎旁肌肉疲劳早期预警探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椎旁肌肉疲劳早期预警探测仪,包括探测仪主体,所述探测仪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探头,所述探测仪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卡住脊柱棘突两边的活动轮;所述活动轮卡住脊柱棘突两边匀速滑动,所述探测仪主...
郭永飞周怡赵治洋潘伟成梅子健史建刚
颈前路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Objective:To analyse Influence of the titanium mesh subsidence to cervical curvature and surgical result after...
郭永飞陈德玉陈宇何志敏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1 7例 ,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1 2个月 ,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4个月融合 ,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 :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重建椎间高度 ,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陈德玉贾连顺袁文徐建伟王新伟王良意郭永飞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TLIF )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5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80例)和PLIF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腰痛VAS和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TLIF组和PLI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8±225)mL和(772±3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34, P <0.01);手术时间分别为(3.84±1.00)h和(3.94±0.9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 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0、-0.770,P值均>0.05),但术后3个月时TLIF组VAS评分(3.6±1.4)分较PLIF组(4.3±1.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 P<0.05)。两组间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22、0.522、-1.070, P值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LIF和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腰痛恢复更快的优点。
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郭永飞侯洋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脊柱融合术疗效比较研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C5神经根麻痹
目的研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后路减压术后发生 C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0 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侧块钉棒(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49例,其中男32例...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板切除术
文献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与外科治疗
王新伟陈宇卢旭华陈德玉杨海松袁文王成才郭永飞姜东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常见的脊柱疾患,在亚洲国家中的发病率高达1.9%~4.3%.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亦无相应的根治性药物或基因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往往减压难以彻底,效果较差,且手术风...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基因治疗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王新伟袁文陈德玉卢旭华张涛郭永飞贾连顺赵定麟
关键词:下颈椎脊柱损伤外科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田海军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
中成药无敌丹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活力和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研究发现,无敌丹能够抑制病变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目的:验证无敌丹对家兔软骨细胞活力和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家兔骨关节炎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含无敌丹的血清培养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通过与溶剂对照组对比,观察无敌丹对软骨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无敌丹给药组给予无敌丹;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无敌丹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镜下观察关节局部的软骨细胞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结果与结论:无敌丹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兔膝关节病理检查显示溶剂对照组软骨破坏程度较高,无敌丹组软骨破坏程度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无敌丹给药组胞质和胞外基质着色浅,阳性细胞数量少,白细胞介素1表达低;无敌丹给药组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少,着色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被抑制。结果表明,无敌丹能够有效保护家兔骨关节炎病变部位关节软骨,减少炎症反应,对于骨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及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蛋白表达有关。
孟亚轲刘岩王宏瑞刘建国郭永飞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关节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