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蓉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云南松
  • 2篇毒蛾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切梢小蠹
  • 2篇小蠹
  • 2篇核桃
  • 2篇核型多角体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病毒
  • 1篇低山区
  • 1篇地被物
  • 1篇毒力
  • 1篇叶蜂
  • 1篇云南松纵坑切...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特征
  • 1篇致病力
  • 1篇中低山区

机构

  • 9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凉山州林业局

作者

  • 9篇赵蓉
  • 7篇周建华
  • 5篇郭亨孝
  • 4篇肖育贵
  • 3篇肖银波
  • 2篇隆孝雄
  • 2篇周祖基
  • 1篇李红霞
  • 1篇杨伟
  • 1篇闵安民
  • 1篇徐学勤
  • 1篇熊光灿
  • 1篇刘建平
  • 1篇赵谦

传媒

  • 5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川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四川省核桃产区主要病虫害核桃果象、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核桃根象的生活史及发生为害情况。并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四川省核桃产区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肖银波周建华肖育贵赵蓉
关键词:核桃病虫害
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的致病性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在林间防治切梢小蠹成虫,试验结果,成虫死亡率依次为油剂(73.3%)>液剂(70.0%)>粉剂(20.0%),死虫僵虫率分别为67.0%、65.0%和20.0%。上述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有一定的致病力,可以将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肖育贵周建华肖银波赵蓉赵谦苏继祥刘建平
关键词:绿僵菌切梢小蠹致病力
核桃根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被引量:1
2004年
核桃根象 (Dyscerusjuglaus)是四川省青川、平武等地危害核桃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该虫 2a一代 ,跨 3个年度 ,以幼虫蛀食核桃根颈部皮层致使大树衰弱乃至枯死。越冬成虫 3月中旬开始活动 ,6月开始产卵 ,至到 9月。卵期 10d左右。幼虫孵化蛀食核桃韧皮部危害 ,至当年 11月 ,以幼虫形态越冬。翌年 3月开始活动 ,4月化蛹 ,蛹期 2 0d~ 30d。成虫羽化后 ,当年可交配产部分卵 ,并以成虫在根颈部越冬。防治试验表明 。
肖银波周建华肖育贵赵蓉
关键词:生物学
褐顶毒蛾卵寄生蜂—平腹小蜂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以褐顶毒蛾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在寄主卵块内的寄主率(x)和每平方厘米寄主卵内蜂数为样本,用7种方法对该蜂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认为X是该蜂的空间分布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适合指标:该蜂的空间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聚集分布是由该蜂的习性引起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取得了该蜂对褐顶毒蛾卵的自然寄生率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杨伟周祖基熊光灿赵蓉赵文德刘烨江林
关键词:卵寄生蜂平腹小蜂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与应用
郭亨孝周建华徐学勤祁雪林赵蓉吴洪广隆孝雄唐孟佳凌泽红
国内外首次分离鉴定高毒力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毒株,通过小白鼠急性经口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微核测定及家蚕安全性测定,对人畜及家蚕安全可靠。提出毒源大规模增殖生产、加工、配剂、含量检测和产品贮存成套技术,首次制成蜀柏毒蛾病毒...
关键词:
关键词: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可湿性粉剂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初报被引量:4
2002年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是四川云南松林区的重要蛀干害虫。该虫在攀西林区一年发生一代 ,具有梢转干和干转梢习性。成虫由梢转干的始见期为 12月 2 4日 ,高峰期为 3月 2日至 3月 2 5日 ,高峰期不明显 ,结束期为 5月 2 4日 ,历期为 14 6天。成虫由梢转干盛期的林间平均温度为 16 .5℃ ,相对湿度 5 5 %。梢转干盛期是当地梨花盛花期。成虫干转梢的始见期为 4月 16日 ,高峰期为 5月 2 8日至 6月
周建华肖育贵郭亨孝赵蓉刘建平苏继祥朱绍勇
关键词:云南松生活习性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生物测定被引量:9
1999年
采用昆虫病毒毒力生物测定方法[1],以舞毒蛾 2 龄幼虫为对象,对大邑株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进行测定,其 L C50 = 182×104 P I B/m l,95% 置信限上限为 241×104 P I B/m l,下限为 122×104 P I B/m l;用浓度 16×106 P I B/m l 和 16×105 P I B/m l 进行感染, 其 L T50分别为 738 天、824 天。
周建华赵蓉郭亨孝黄祖惠孔玲曾启湘
关键词: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生物测定
不同除草处理对经济林果园地水土保持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丘陵、中低山区(海拔<15 0 0m)是经济林果木发展的主要适生区域,亦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土壤地被物遭破坏,极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在四川盆地紫色土桃园地和盆边山地黄壤茶园地设置16个径流场,进行4种除草处理,应用不同除草方式调控水土流失试验1年,结果表明:(1)除草试验处理的土壤侵蚀量和养分(N ,P ,K ,OM)流失量排序是:耕作除草>草甘膦除草>克无踪除草>割草覆盖(CK)。(2 )除草试验处理的土壤侵蚀量:与传统耕作除草相比较,坡度2 5°和坡度10°的桃园地应用草甘膦除草、克无踪除草和割草覆盖(CK)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6 1 7% ,6 7 6 % ,85 7%和12 6 % ,2 4 2 % ,5 0 4 % ;坡度18°和坡度8°的茶园地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71 2 % ,84 3% ,89 3%和16 2 % ,5 2 3% ,82 8%。(3)桃园地应用草甘膦除草,土壤养分N ,P ,K ,OM流失量比克无踪除草分别高19 9% ,9 2 % ,2 3 3% ,15 4 % (坡度2 5°)和16 2 % ,15 3% ,17 0 % ,2 0 6 % (坡度10°) ;茶园地应用草甘膦除草土壤养分N ,P ,K ,OM流失量比克无踪除草分别高89 6 % ,90 7% ,80 0 % ,10 6 6 %(坡度18°)和85 1% ,81 4 % ,76 2 % ,83 9% (坡度8°)。(4)除草试验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和盖度:桃园地和茶园地应用草甘膦、克无踪?
闵安民郭亨孝李红霞赵蓉
关键词:水土保持作用克无踪适生区域中低山区山地黄壤地被物
祥云新松叶蜂发生和危害分布与寄主植物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对不同海拔和密度的云南松林分内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与林分密度没有显著关系。其危害局限于海拔1900m以上林分;1850~1900m林分有成群分布,但无危害;1850m以下林分则无成群分布。依不同海拔高度将松叶蜂的发生和危害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林分松针的韧度、长度、宽度松针干物质、全氮含量、松针油中萜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松针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分松针韧度、松针表皮细胞厚度、松脂道直径、松针油中萜烯含量组成以及松针全氮和干物质含量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有着密切关系。祥云新松叶蜂发生和危害选择松针韧度低、表皮细胞薄、低氮和低水份含量的高海拔林分。
郭亨孝隆孝雄周建华赵蓉周祖基
关键词:祥云新松叶蜂云南松萜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