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经纬
- 作品数:9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和间断两种静脉注射方法时万古霉素在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静脉注射应用万古霉素时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例神经外科术后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且接受万古霉素预防颅内感染治疗的患者,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两组,每组10例。持续静脉注射组患者开始静脉泵入15 mg/kg负荷剂量万古霉素1~2 h,随后以30 mg/kg的剂量匀速泵入24 h;间断注射组患者以15 mg/kg万古霉素泵入1~2 h,然后每12 h 1次。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持续静脉注射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与间断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14.0比16.1±6.4,P>0.05)。但持续静脉注射组脑脊液药物浓度12 h就能达到峰浓度(0.96±0.77)μg/mL,后达到了稳态浓度0.91~0.93μg/mL,并持续12 h;而间断静脉注射组脑脊液16 h 才达到峰浓度(0.92±0.47)μg/mL,随后2 h下降至(0.84±0.45)μg/mL,并仍然呈持续下降趋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持续静脉注射和间断注射万古霉素两种用药方法在神经外科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中,脑脊液中能达到同样的药物效果,但持续静脉注射给药能较快达到峰浓度,而且随后的浓度波动较小。
- 陈光强陈凯雷燕尼赵经纬石广志
- 关键词:万古霉素持续静脉注射脑脊液药代动力学
- 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行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4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头部CT显示颅内出血为危险因素(OR0.05)。结论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花费明显增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对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徐明史中华陈光强赵经纬石广志王韬王鑫唐明忠周建新
- 关键词:颅内感染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37
- 2014年
-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 104例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0%.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OR <1,P<0.05).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头部CT显示颅内出血为危险因素(OR <1,P<0.05).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感染组明显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0%,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花费明显增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应常规应用于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
- 徐明史中华陈光强赵经纬石广志王涛王韬唐明忠周建新
- 关键词:颅内感染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 一氧化氮与痛被引量:19
- 1995年
- 一氧化氮与痛王百忍,赵经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 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与手术麻醉时用的笑气(N2O)相关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的无机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受到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重视[1-4]。其研究文章之多,影响之大使人们瞩...
- 王百忍赵经纬
- 关键词:一氧化氮疼痛痛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
- 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投射及其与CGRP、SP的关系被引量:11
- 1995年
-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约5~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及CGRP、SP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重合处理的结果显示,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半月节神经元中,约60%呈CGRP样免疫阳性,约65%呈SP样免疫阳性.结合文献及本文结果,可以认为半月神经节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与CGRP或SP共存的神经元可能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赵经纬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CGRPSP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
-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结构在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 1995年
-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浓密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阳性成分呈蓝黑色的带状分布,而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内很稀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此核簇内的分布节段非常相似,都主要存在于与伤害性传入传递和调控有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并且二者都主要分布于与痛觉调控有关的浅层.约有10~15%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Ⅲ~Ⅴ层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除在吻侧亚核的背内缘与孤束核交界处有少量一氧化氮合酶同性神经元外,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两者均几无表达.本文及文献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面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起重要作用.
- 赵经纬
- 关键词:伤害性刺激三叉神经一氧化氮合酶
-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方法操作步骤中各种参数的选择被引量:42
- 1996年
- 为了提高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方法的效果、稳定性和敏感性,本研究选用合适的操作条件,观察和比较了该方法操作步骤中各种参数改变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注意到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实验结果。对此法的固定、切片、反应和反应后处理过程等操作步骤的最佳条件提出了建议。
- 熊抗辉赵经纬王百忍
- 关键词:组织化学NADPH-D神经解剖学
- 从配角到明星——浅谈脑内胶质细胞的功能被引量:1
- 2003年
- 人类智慧之所以能够不断探索、改造甚至创造着世界,得益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俗称脑)无与伦比的发达、精巧和复杂。然而,人们对于脑,我们自身机体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系统却有着太多的未知之迷。脑的奥秘始终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甚至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最后的前沿”。而神经科学(又称脑科学)正是以揭示脑的奥秘为目标的生命科学中年轻而蓬勃发展的学科。
- 赵经纬
- 关键词:胶质细胞生理功能神经轴索
- 由面、口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C-fos蛋白表达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 1994年
- 赵经纬王百忍熊抗辉李惠民李继硕
- 关键词:面部三叉神经伤害性刺激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