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译史框架下的译者群体研究:对象、意义和路径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前译者研究考察单个译者的居多,而译者群体研究成果偏少。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思考译史框架下译者群体研究的对象、意义和路径,尝试回答何为译者群体研究、译者群体研究为何以及如何进行译者群体研究三个问题。文章认为译者群体研究既涉及知名译家构成的译者群体,也不能忽视籍籍无名的译者;译者群体研究可为不同层面的译者研究提供参照系、填补译史研究空白、推动跨学科翻译研究;研究以个案为基础,借助比较的方法,构建译者个体间的联系,并始终围绕译者这一中心展开。译者群体研究具有不同于译者个体研究的价值与独特性,应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
- 袁丽梅
- 搏击译海:钱绍昌影视翻译活动述评
- 2025年
- 钱绍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影视翻译领域的先驱,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均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简述其生平与翻译活动,梳理其译介心得,展示他对译界的深远影响,以深切缅怀这位坚韧、睿智、风趣的译坛前辈。
- 袁丽梅
- 关键词:影视翻译翻译家
- 网络小说翻译过程中读者、译者互动及其影响探析——以《魔道祖师》的英译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读者与译者的频繁互动是网络小说传播过程中的突出特征,这一特征在当前中国网络小说海外译介热潮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外译进程又将带来什么影响?本文以网络小说《魔道祖师》的英译为例,考察其翻译过程中读者与译者的交流互动,特别是读者反馈对译者翻译行为以及译文面貌的影响和作用,试图回答以上问题。通过系统分析该小说英译文连载平台与社交媒体上的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的相关反应,笔者发现,读者对译介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为提升网络小说翻译质量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同时也可以借助读者的互动讨论拓展与文本传播相关的话题,在网络无处不在的当下有效推动文化输出。
- 袁丽梅薛东玥
- 关键词:网络小说翻译译者互动
- 消闲读物,启蒙利器——近代西方科学小说译介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西方科学小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被视为传播新知的重要启蒙工具,同时,因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文从科学小说集"消闲读物"与"启蒙利器"于一身的独特优势出发,分析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整体翻译策略,认为受到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小说译介并未能很好地实践"消闲读物"与"启蒙利器"的双重功能。
- 袁丽梅
- 关键词:启蒙
- 史论结合,创新方法——翻译史期刊论文统计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本文以"翻译史"作为主题词对知网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期刊载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以期刊作为媒介平台的翻译史研究存在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少,史实案例类论文研究对象日趋集中,有关译史书写与翻译史理论构建的文章数量不足,运用新方法、考察新对象的译史研究呈上升趋势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译史类期刊论文宜史论结合、创新方法,以进一步开拓译史研究。
- 袁丽梅李帆
- 关键词:翻译史期刊论文
- 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5
- 2022年
- 汉语语境中的"应用翻译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研究的特有产物,与中西翻译研究传统中的相关概念有较大不同.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及应用翻译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内涵范畴及理论拓展等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语言服务、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等方面契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要求,回应了新形势下诸多关键性问题.有鉴于此,廓清应用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的创新路径,有效发挥应用翻译研究的功能,加强应用翻译研究概念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我国翻译研究整体水平的应有之义.
- 傅敬民袁丽梅
- 关键词:应用翻译应用翻译研究
- MTI学位论文写作中的翻译批评意识培养被引量:2
- 2022年
- 学位论文写作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后者的发展推进。本文在梳理当前MTI学位论文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将MTI学位论文写作视为学生在一定理论视角的指导下对自身翻译实践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和提炼的翻译批评行为,并主张在日常教学培养环节中加强翻译批评意识的训练,以期从根本上改善MTI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 袁丽梅
- 关键词:学位论文写作翻译批评
- 民国时期科技术语汉译特征管窥——以《科学》杂志(1915—1949)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民国时期译名工作在中国近现代术语翻译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以中国科学社与《科学》杂志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更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聚焦《科学》杂志“名词讨论会”中的相关著述,管窥这一时期科技术语汉译的阶段特征。研究发现该时期的译名工作具有日益精深的专业维度与科学、开放、自信的译介姿态,不仅关注的话题具体、专业性强,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理据性亦有显著提升;同时,译者和论者均对本土语言文字与科学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并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融入国际科学话语建构与叙述实践中。
- 袁丽梅
- 关键词:术语汉译
- 论翻译研究中媒介维度的拓展:缘起和路径
- 2025年
- 传播媒介是考察翻译活动时的一个重要维度,但现有翻译研究对媒介维度的关注存在工具化与表面化的倾向。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译史研究中的实例,提出基于媒介多样性深入挖掘不同媒介特性,以及在媒介关系、媒介与社会其他要素关系中拓展翻译媒介研究的建议,以改变过去仅仅将媒介单纯视为译文载体的传统看法,纠正偏重传播内容而忽视媒介自身研究的不足,凸显媒介与其传播的翻译内容之间多层次的立体互动关系,进一步借助媒介维度推动翻译研究的开拓创新。
- 袁丽梅
- 关键词:媒介翻译研究
- “欲”于“望”中消解——田汉译介《莎乐美》的文字玄机被引量:2
- 2015年
- 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剧《莎乐美》创作于1893年,故事来源于《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讲述犹太公主莎乐美受其母希罗底的唆使,使希律王将先知约翰斩首的故事。王尔德对其进行了改写,剧中莎乐美爱慕约翰的身体、头发与嘴唇,请求亲吻约翰的嘴唇,但遭到拒绝。希律王为了让莎乐美跳舞,答应无论她要什么都给她,莎乐美舞毕,向希律索要约翰的头颅,希律无法违背诺言,只好将约翰斩首。
- 袁丽梅
- 关键词:莎乐美《马太福音》莎士比亚戏剧